突破 50万市场主体逆势增长的南海秘诀
市场主体增速创新高,背后是南海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市民在桂城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企业大礼包包含营业执照、四枚免费刻制的印章等。
5月11日下午3时,佛山市晟和酒业有限公司在桂城行政服务中心领取了开办企业大礼包,包含营业执照、四枚免费刻制的印章等。这张营业执照的发出也标志着,南海区登记在册的商事主体总量正式突破50万户。南海区成为佛山首个突破50万户市场主体的行政区域,而对这座常住人口约372万的城市而言,这意味着,约每7个人中就有1人是“老板”。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也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扩大就业、创造财富的源泉。市场主体发展得好,整个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和“进”就有支撑。在疫情之下,南海区的市场主体逆势增长,也是南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印证。
市场主体增速创新高 13个月激增10万市场主体
2019年8月13日上午10时,佛山市佰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代表骆毅敏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正副本,成为南海的第30万户市场主体。
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南海的市场主体不但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放缓增速,反而一路飞速增长,只用16个月就突破40万户,突破50万户更是只用了13个月的时间。每新增10万户市场主体的速度,创下近10年新高。
分区域来看,基本上经济活力越强的区域,市场主体的总量就越多,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也越快。在南海七个镇街中,近三年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梯队发展趋势,其中桂城和大沥作为中心城区及传统强镇,借助其区域优势和人口红利,市场主体增长优势明显,较2018年底增长超过100%。目前,桂城、大沥的市场主体总量分别为12.5万户和13万户。
紧邻广州的里水镇,以及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的狮山镇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两个镇的增长幅度保持在70%~80%左右,其总量分别为5.7万户和10.3万户。而西部片区的丹灶、九江、西樵,年增率保持在33%~55%之间,总量分别达3.1万户、2.4万户和3.0万户。
从产业来看,第三产业发展亮眼。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南海区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占比由76%上升至82%,占比提升6%,总数约41万户。按照行业分类,第三产业在市场主体前六大行业中占据五席,除了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住宿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外,还不断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体现出强劲动力,占比分别提升至6.8%、5.4%,近三年分别提升了2.2%和2.0%。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主体中的企业数占比90%以上、目前共有2.6万户,该行业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企业开办进入“1时代”办事效率被赞“火箭速度”
从“根子”上来看,南海的市场主体增速不断提升,能率先在市内破“50万”并不令人意外。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以“敲锣打鼓贺富裕”高调门支持创业致富。一时间,南海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创下广东“四小虎”之一的时代传奇。
近年来,南海的市场主体总数更是一直位列五区之首。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疫情之下,南海市场主体保持增长背后,是南海的营商环境趋好,市场主体对南海未来发展有信心,能够让他们立足南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甚至是辐射全国。
企业对区域营商环境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敏锐。“半个小时就受理,一个小时就能拿证,多等3个小时还能收获一套免费公章,这办事效率非常高。”佛山市晟和酒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海麟在办理营业执照时直呼,“这办事速度可以媲美火箭速度,非常满意。”
让企业能够享受“火箭”般的办事速度,便是南海商事制度改革。“我们商事制度进入全新的‘1时代’。”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与登记注册股股长曹孟谊介绍,仅在商事登记领域,近三年来推出各类改革措施超过10余项,包括企业开办“1”网通办、新开办企业刻制印章“1”单全免、证照联办“1”照通行,从而让办事更加便捷,开办企业成本降低,推动南海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运行。
与此同时,南海区积极深化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推进“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多点办”。在南海,“5分钟领照”已经不是新鲜事,在“一网一微N终端”服务体系的加持下,网上办、自助办、零接触、零材料、秒办秒批已经成为常态。
多方位全方面呵护滋养市场主体“青山常绿”
市场主体是“青山”,只有“青山常绿”,经济才能生机盎然。深谙这一道理的南海,一直致力于多方面全方位呵护企业成长。
在政策支持方面,今年以来,南海相继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推进质量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试行)》《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力撑企业发展。
政策要落地,才能惠及企业。为了确保企业对政策红利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南海区工商联近年来积极落实涉企政策信息“四员”制度,通过音频解读、线上宣讲会、入企业宣讲等多元化方式,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不少企业都为这一“贴心”服务点赞。
近年来,南海更是注重产业链的发展,通过实施产业链“六个一”精准服务机制,实现产业链就地供应、集中采购、协同创新、行业自律,打造产业链区域品牌,搭建起政企互动平台。
让市场主体“青山常绿”,还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例如,在看到了企业对工业用地的迫切需求,今年3月,南海在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时,就要求南海全区在2022年要完成连片产业用地整备8000亩。除此之外,南海还积极落实“歇业备案”制度,给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提供一个缓冲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喘息休整的机会;落实税惠红利,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等等。
服务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给予企业家高度尊重,增添企业发展信心。不久前,南海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对一批高质量发展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表示感谢。“真诚期盼广大企业家扎根本土、情系桑梓,创造更多南海民营企业的高光时刻。”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说道。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实,南海的尊商、重商、亲商氛围愈加浓厚,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老板”在此扎根壮大。
策划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李丹丹通讯员李凤李伟婵图/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