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孙浩:
医术精湛除病痛 将心比心似家人


■孙浩(左二)带领团队进行每日查房。

名医档案
姓名:孙浩
职称荣誉: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技术特长:对头晕、头痛、失眠、肢体瘫痪麻木及抽搐等神经科常见症状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应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尤其是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取栓、抽栓、碎栓等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从医感言:脚踏实地,医心为民。

■孙浩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
“你们别急,还好患者中风后及时送医,经过一周治疗后应该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门禁处,科室主任孙浩正安抚着患者家属,“每个人都有中风的风险,不必太过惊慌,但是回去之后一定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
在同事眼里,孙浩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做事的医生,可一碰到患者和家属,他就变得格外“唠叨”。“想着把知识多传递给一个人,或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便尽力把知识科普给大家。”孙浩说。
从无到有打造成重点专科
走进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都离不开带头人孙浩的付出和努力。
1994年,刚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的孙浩选择南下广州,不久后来到佛山南海,“那时南海中医院的神经内科还没独立出来,整个内科只配有四名医护人员和二十多张病床。”孙浩说。
“条件不行,创造条件也得上。”由于缺少诊断的设备,孙浩和同事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为患者诊断,“神经病变的诊断难在它看不着、摸不到,在没有诊疗仪器的那个年代,需要通过双手来考验一个医生的专业能力。”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一边读书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边在临床上继续探索实践。
当“诊断难”的问题慢慢被攻克后,孙浩又陷入到了一个新的困境中,“很多中风患者虽然及时送医治疗恢复了正常,但由于后续对自身健康监测的疏忽,很容易再次发病。”因此,孙浩每次看诊时总会对病人再三叮嘱。为引起大家对脑血管健康的重视,他跟着医院急诊科走社区、下村居义诊,几年时间里,他的脚步已遍布南海七个镇街。“在医院每次只能将健康知识传达给一个人,但是到社区、村居进行宣教就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孙浩说。
日门诊量达四五百人次
目前,神经内科日门诊量达四五百人次。除了看诊的人数变多,前来治疗的人数也呈倍数增长。近年来,由孙浩主刀完成的神经血管介入四级手术每年都有上百例。
“我们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这既是对我们医生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心理素质的磨炼。”不久前,58岁的张先生突然感到胸痛,在家人的陪护下,张先生被送到医院急诊救治。
不久后,患者胸痛刚得到缓解,又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偏瘫、口角歪斜,急诊科立刻联系孙浩到诊。经孙浩诊断后,发现患者为急性脑梗塞,须立刻进行取栓手术。经过反复抽吸、取栓,终于取出了患者血管内的碎粒样血栓,但血管仍不能通。考虑重度狭窄,又进行了球囊扩张术,成功再通右侧颈内动脉。面对患者病情的凶险、多变,孙浩镇定自如,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成功“拆弹”。
4月29日下午,记者在孙浩的带领下参观科室,坐在科室门口的3位家属引起了孙浩的注意,他瞅见她们眉头紧皱,就对她们的身份猜出了一二,连忙上前问道:“你们是哪位病人的家属?”这便是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还好孙医生在这,我们心里有底了,真的很感谢他。”在见识到孙浩的专业和负责后,3位家属脸上的阴霾散去了不少。
用服务打造高标杆科室
“医生不仅是一个技术行业,还是一个服务行业,做医生不像做修车工那样只管着修好。我们服务的是人,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一直以来,孙浩都严格要求科室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细心、耐心,更要用心。
此前,有一位来住院治疗的王阿婆,因为生活在农村,平日里喜欢穿着拖鞋和短裤下田,因此在住院期间不愿意穿病号服。医护人员便一直给王阿婆做思想工作,让她穿上病号服。孙浩看到后,立即制止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我们是做医生的,患者是过来治病的,不要干涉患者个人生活习惯。医生没有挑选病人的权利,只能用你的服务技术和服务内涵尽量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必须要做到将心比心!”
在孙浩的影响下,神经内科的医患关系十分和谐,大家相处得像家人朋友一样。除了在服务质量上费心思,他也下了不少功夫来提升科室的医疗水平。
“十年前治疗时用的是这个观点和方法,十年之后如果还是用这个方法,那就是不对的。”这是孙浩经常告诫年轻医生的一句话。在他的提议下,科室每周都会进行专业研讨会,让每个人汇报这个月的所见所学所感。他坚信,身为一名医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医术需要终身来打磨。
目前,神经内科不仅引用了更加精准的诊疗仪器,孙浩还将中医疗法与西医诊疗相结合,开设了中药理疗、膳食调理、针灸按摩等特色项目。他还十分关注失眠、头晕、头痛等常见亚健康问题,致力于推动科室亚健康专科的发展。
“未来我们科室发展的重点仍是卒中救治,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孙浩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蓝志中实习生施玥卓通讯员梁健桃吴桐图/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