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从“融入”到“参与”
桂城探索新市民融入新方向,力促新市民参与社区治理


■文翰社区“新市民流动讲堂”引导新市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身社区治理。
通讯员供图
“我在桂城生活了8年,第一次参加‘新市民学堂’,没想到气氛这么活跃。”新市民侯先生说。8月,桂城街道2021年首场“新市民学堂”走进东二社区,通过运动健身等趣味活动,带动新市民加快融入桂城这个大家庭。
“新市民学堂”是桂城探索新市民融入路径的缩影。2021年,除了开展25场“新市民学堂”外,桂城多措并举带动新市民从“融入社区”转变为“参与社区治理”,共同打造“有温度”的桂城。
深化新市民服务品牌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新市民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2021年3月,桂城街道新市民办联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研发“新市民融合项目”,依托社会组织,以服务新市民为核心,以文翰社区和东二社区为试点,构建完善的社会参与平台,联动社区居委、小区物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开展多元融入服务,拓宽新市民沟通交流渠道,推动新市民与本地市民融合。目前,两大试点社区结合自身服务特色,打造新市民互助志愿者服务创新品牌——文翰社区新市民流动讲堂及东二社区出租屋安全计划。
文翰社区于2019年4月成立,90%的居民是来自广州或其他地方的新市民。文翰社区利用新市民流动讲堂,通过党员志愿者邀请居民喝杯“茶”,用“一份报”打开一个共同话题等创新做法,组织居民一起交流社区生活信息、为社区建设提出建议,营造社区熟人氛围。
小讲堂发挥大作用。新市民流动讲堂发起后,社区逐步收集到居民的心声和意见,如居民出行不便希望增添公交线路、有居民烧草种菜影响环境等。随后,社区党支部组织社工、物业、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等组成议事会共同探讨和协商解决方案,他们把居民“个人的事”真正变成“大家的事”,引导新市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投身社区治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流动讲堂还与“新市民学堂”有机融合,延伸文翰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的红色教育作用,为新市民子女提供户外参访学习桂城文化和发展历史的服务,打造“新市民学堂”之“红色之旅”品牌服务,协助新市民快速了解桂城、融入桂城。
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从“融入社区”到“参与社区治理”,近年来,新市民的“参与感”越来越强。桂城围绕“党建引领,创新服务”的治理主线,发挥社区党委和党员的“火车头”作用,开展“创熟”工作,引领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多元力量,推行“楼长制”“巷长制”,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截至2021年11月,桂城已成立51个街坊志愿互助会,培育包含新市民在内的楼长2142名、巷长24名、街长20名,共同协助社区精细化破解各类治理难题。
以灯湖社区为例,该社区居民密度大,新市民来自五湖四海,对当地政策不了解及语言不通等问题曾引发一些棘手的居民矛盾。在灯湖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区大力开展“创熟”工作,率先探索出“1+2+3”新型住宅小区治理中的新市民融入路径,通过培育社区居民组织及活化社区公共空间等方式,成功培育了29个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了2个楼盘的党建基地,活化了3个社区公共用房,解决包括社区噪音、摩电整治、儿童课后托管等社区公共问题。
打造“有温度”的桂城,新市民是必不可少的一股力量。未来,桂城将继续深化新市民融入工作,以“创熟”为抓手,探索更多拥有桂城特色的新市民融入服务品牌,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融入活动,促进新市民更好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刘伟伟卢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