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2月3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 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 佛山、南海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桂一社区旧改为全省提供了样本
    • 强化教育普惠性 促进社会共建共享
    • 防范春运返乡防疫 政策层层加码问题
    • 佛山成立版权 产业发展联盟
    • 山海相连一家亲 文旅协作谱新篇

    第A02版:深度

    • 幸福南海 四登“幸福”榜底气来自哪?

    第A03版:要闻

    • 教育的共同富裕是“造峰抬谷”

    第A04版:要闻

    • 公园美景长相伴 湖光山色入画来
    • 节前安全大检查 平安祥和迎新年

    第A05版:要闻

    • 做好企业服务 推动“两化”转型
    • 企业家分享数智化转型干货
    • 直面问题找短板解放思想寻发展
    • 优化纺织产业结构 促进高质量发展
    • 南海印刷包装行业 探索打造共享工厂

    第A06版:要闻

    • 山海相连一家亲 文旅协作谱新篇

    第A07版:要闻

    • 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 p28

    第A08版:要闻

    • 校门口装电视 宣传交通安全
    • 新市民从“融入”到“参与”
    •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企业、个体户、农专社报送2021年度报告的通告
    • 规划调整公告
    • 防不胜防诈骗新花样骗你没商量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7:要闻

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021年12月31日

    39

    ■南海积极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图为九江城区。

    ■千灯湖片区成为南海城乡融合的典范。

    扫码了解红色南海的百年故事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这个问题也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19年7月31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区成为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两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推动空间重构为抓手,推动城乡产业空间、农业农村空间和生态空间系统重构,带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2021年,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南海的城乡建设发展取得了亮眼成绩,城乡经济实力和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进入新时代,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南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2019年7月31日,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南海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批复》要求,南海区要发挥主体作用,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方位谋划推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各领域的系统改革,率先探索建立都市圈城郊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奋力在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和讨论,南海初步明确了实验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实施一个提升、推进两个连片、构建三个格局”,努力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2019年12月18日,南海区召开全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推进会,研究部署2020-2021年“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多项重点工程,打响了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先行攻坚战。

    2020年1月12日,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将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南海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围绕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连片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各领域改革整体推进。

    “一号工程”全面铺开

    2020年9月19日,广东省委深改委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标志着实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

    《实施方案》明确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在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和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规划控制指标前提下,对南海区土地、生态、产业和城市布局系统规划,促进城乡全面融合。

    省委、省政府还给予南海系列政策支持,赋予南海首批8项省级支持事项,包括允许南海区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期内探索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布局等,并“允许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实验区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为了更好推进实验区建设,南海规划了244平方公里的十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3年攻坚127个重点项目;配套了9个实施子方案,涉及国土空间布局调整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连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连片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2020年9月27日,南海区召开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全面拉开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序幕。会议要求,把实验区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确保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一抓到底、落细落实。为广泛吸收各界智慧,南海还聘请9位专家学者担任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专家顾问。

    为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南海成立9个专责组,分别由区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具体任务落实;制定国土空间布局调整、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城乡产业升级等9项具体工作方案,把《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

    数据见证南海的落实:2020年,南海围绕“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划定总面积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145个重点项目和9条特色廊道建设加快推进,拆除整理土地超4万亩,新建产业载体530万平方米。

    阶段性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关键之年。

    2021年2月18日,南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专项巡查。这是对2020年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的“大阅兵”,也是对各镇街“比学赶帮超”赛龙夺锦的“大巡礼”。

    在推进实验区建设的两年里,南海全区累计拆除5万亩村级工业园,启动建设2个万亩、20个千亩连片现代产业园,初步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推动20个重点城中村升级改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8月16日,南海区委、区政府召开推进省实验区建设暨村改大攻坚工作会议,对省实验区建设及村改大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指出,在实验区建设两周年之际,省委充分肯定南海区推进实验区建设的进展成效,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南海工作的关心关怀,体现了对南海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的殷切期待。

    2021年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代表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年8月,省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对南海推进实验区建设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希望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鲜经验。报告中还指出,南海要坚持系统集成推进、数量质量并重,以实验区建设为平台,推动改革政策集成、任务集成,构建“1+2+N”重点改革体系,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2021年11月11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提出未来五年南海区的发展定位是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南海将聚焦“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重点推动八大转型,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2021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顾耀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南海区正在全力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就是要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是实验区建设近期目标的决胜之年,当前南海区已经进入集中攻坚的下半场。南海将聚焦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以更昂扬的精神面貌、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实验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奋力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奋力为佛山争当全省15个方面领头羊作出南海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