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南海 四登“幸福”榜底气来自哪?

■千灯湖片区成为南海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南海大道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资料图片)

■8月18日,南海有轨电车一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12月30日,“2021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并发布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佛山市南海区获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继2017年、2019年、2020年之后,南海区再次登榜。
屡登“幸福”榜,南海的幸福“底气”来自哪里?
是悠久的历史: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西江、北江环绕,珠江文明的灯塔之光点亮南海,照耀湾区。
是深厚的底蕴:千年古郡孕育出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叶问等一大批时贤俊杰,粤剧、南狮、桑基鱼塘等岭南文化精粹均发端于此、兴盛于此。
是殷实的家底:GDP达317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3700家,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10个,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是包容的文化:10年人口增长了91万,常住人口367万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
或许还有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生活、工作都有满满的安全感;
或许还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
这就是南海,一座“耐得住寂寞,又激情焕发”,拥有“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城市。
锚定“高品质” 让幸福更有质感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十四五”开局之年,南海锚定“高品质”,让幸福生活更有温度、有质感,让南海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一个个笑颜绽放的故事。
狮山镇罗村的刘姨与老伴都70多岁了,腿脚不太方便,不太敢做爬窗擦玻璃这些体力活。“不过我只要在手机上按一下,就能请人上门帮忙。”刘姨边说边在手机“南海健康”小程序上按需下单。
很快,刘姨的订单被“南海健康”小程序的“总后台”——南海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接收,并“发包”给入库的各服务商执行。这家没有围墙的特殊“养老院”,可为长者提供家居清洁、个人护理、送餐、康复理疗等144项服务。
南海的城市幸福感,体现在幸福养老的梦想照进现实,也体现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迈进。
“我喜欢自己读过的每一所学校,喜欢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2021年南海区“有为学生”、南海一中学生潘昀欣认为,在南海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与潘昀欣的热情“表白”相呼应的,是南海的无限“宠爱”:2015年以来,南海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仅2020年投入就达54亿元。
幸福南海,不只将视角聚焦“一老一小”。
“以后直接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方拿药,非常方便。”2021年,南海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三医联动”慢病全程健康管理药学保障项目,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住在桂城街道平北六村的梁伟强成为首位受惠的患者。
“我是看着这里的水质慢慢变好的。”得益于南海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家住桂城的陈世晁时常漫步在佛山水道,蓝天白云空气好,水清岸绿生态美,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让人开心不少。
文化是竞争软实力,也是城市发展最内在的气质,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如今的南海还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南海体育中心惊艳亮相,先后开放的飞鸿馆、樵山文化中心,火热建设中的黄岐文体中心、大沥文体中心;持续举办艺术四季、公共艺术展、百村(居)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带着女儿往左走10分钟就到智慧图书馆,往右走几分钟就是中心体育公园。”居住在大沥镇大镇社区的范晓慧感受到了“一流”幸福感。
近年来,着眼于“幸福南海”的建设,民生投入被南海视为刚需支出,一笔笔真金白金按时拨向民生工程:2015年到2020年,民生投入累计达817亿元,年均增长10.8%,占财政支出比重67%。每一项支出都给万千家庭送去摸得着的好处,提升市民幸福生活的“质感”。
幸福的底气源自雄厚的经济实力:2020年,南海GDP为3178亿元。二产占比达55%,拥有制造业企业6.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3700家,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制造业集群10个。
从幼有善育到老有颐养,从劳有厚得到住有宜居,南海以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宜居宜业宜游 以活力丈量幸福感
幸福生活无法被丈量,却时刻被感知,始终被追求。若将“幸福”二字具象,那应该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涵盖了生活之地的宜居,往来路径的通达,办事服务的便利,精神追求的富足,机遇梦想的触手可及……
“物业来了,脏乱差的日子就到头咯!”等了33年,位于桂城最老旧的社区之一的海棠村小区,在2021年11月底迎来新“管家”,作为见证者,居民江健清喜不自禁,并开始憧憬海棠村在高效、专业的现代化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下,重现“青春模样”。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系广大居民的民生福祉,“改”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造”的是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2021年,这项工作被列为南海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在2021年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在介绍南海时提到了“五种幸福感,富足安康”,其中就包括安居、共治。
改造前,居民说:“回到小区,根本不愿意下楼散步”;改造后,居民说:“开心约亲友相聚”。桂一社区的改变,正是南海以实际行动回应诉求,以完善机制谋长远发展,动员群众共同参与打造“整洁、舒适、安全、美丽”城乡人居环境,让群众“住有优居”的缩影,也是南海五种幸福感的体现。
不仅是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微改造的持续投入,也让市民更真切地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夏北社区宝华村、聚龙南村等整村改造通过表决;以“短平快”为核心的交通“微改造”,舒缓了交通拥堵;河心岛生态修复工程和城市公园计划加速推进……
微小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成了巨大的力量,推动南海从乡村工业化走向城市化,也让南海人的幸福感有了质的飞跃。
幸福南海,关注“微改造”,也关注“大格局”。
交通发展,是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能级量级的一个基础条件,有助于进一步拉开南海区位新格局和城市空间格局,让市民的幸福生活更有“触感”。
2021年,南海交通路网建设再次迎来大爆发:20个在建项目全年累计完成产值约12亿元。
文华北路北延线通了,南海增添一条连接广佛快速路网的便捷干道,经常往返大沥桂城的刘浩宇将“省”下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幸福感大大提升;
丹灶物流中心道路改善一期、二期工程启用,助力南海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开建材厂的吴卓桐点赞:“路通财通,生意更红火了”。
活力迸发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高效的南海。
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代办辅导……持续优化服务,推动各类项目加速落地,探索实现“拿地即开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南海持续发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1+7+N”新时代文明实践格局初步形成,阵地建设有序铺开,一场场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活动正融入街坊们的生活;
陈燕梅、王治勇等越来越多的“道德明星”成为文明风向标,“关爱、孝德、树本、至善”成为南海人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广泛开展的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人们聚集到城市,就是为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兜住底线
“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高度。
教育倾斜、医疗保障、居有其屋……南海大力推进一桩桩民生“小事”,持续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
唐先生在南海工作了20多年。为照顾一家老小,他们全家六口人在石石肯社区租了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是很挤,也想住好一点,但是负担不起。”唐先生说。
不久后,居委会带来好消息,提醒他可以申请租房补贴。唐先生提交了申请,很快收到当年租房补贴,每月684元。“南海太贴心了,而且效率还很高。”唐先生说。
在南海,像唐先生一样享受到福利的市民还有很多。为帮助更多中等及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或者个人解决住房问题,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于2020年10月出台了住房保障租赁补贴方案,为符合条件的南海区户籍居民和新市民提供租房补贴。
为了让更多人既租得起房,更买得起房,南海区于2021年1月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于6月正式推出首批160套共有产权住房,购房者只需支付60%的房产费用,即可享受100%的住宅使用权和对应比例的房产权,享有购买商品住房同等的落户、入学等公共服务。
房子是如此,教育同样如此。无论城与乡,无论本地与外地,在这里都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南海,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提高到67%。课室里,孩子们的笑脸,让方言和地域特征渐渐模糊。
南海也坚决不让“折翅天使”们掉队,实施残疾儿童15年免费教育,残障儿童入学率100%;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制度,完善扶贫助学制度,确保南海贫困生100%接受教育。
南海主动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不折不扣落实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保缴费政策;通过搭建平台、慈善众筹、冠名基金多种形式发展慈善事业,支持南海开展助医、助老、助残等慈善服务。
“来了就是南海人。”南海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网格直联、融合共治家·南海”,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纳入有效社会管理,实现政务服务无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南海都能找到价值和文化认同,感受家的温暖。
让所有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有尊严的生活,让更多的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这是南海的小康生活的底色。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南海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过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南海专门拿出1.5亿元财政资金,每个村(社区)有50万元左右的支持经费,用于为村居、为群众办理微实事、完成“微心愿”,实现群众“点单”,党委政府来“买单”。
为民服务零距离,件件小事暖民心。在南海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号召下,南海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个个生动实践,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用初心使命守护群众幸福。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程虹文/珠江时报记者刘永亮程虹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