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10月2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全面开创武器装备建设新局面 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 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人才服务综合体 招才引智新窗口
    • 近 320家企业将展出最新氢能“黑科技”
    • 北京冬奥会奖牌 “同心”发布
    •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南海画坛“常青树”乐当文化传播者

    第A02版:要闻

    • 专人专窗专办“一对一”服务人才
    • 专家企业齐聚解读佛山标准
    • 习近平对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
    • 输血实验技能竞赛 开创广东省先河

    第A03版:要闻

    • 这场氢能盛会 有何“不一般”?

    第A04版:要闻

    • 南海乡村振兴的速度力度和角度
    • 乡村振兴:村美产业旺 文化润人心

    第A05版:镇街

    • 整治水浸街 照亮夜行路
    • 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 村民就近享受 优质医疗服务
    • 居民化身“厨神” 制作“孝德”点心

    第A06版:文化

    • 黎明晖 南海画坛“常青树”

    第A07版:教育

    • 南信主编教材获国家级荣誉
    • 精细管理出精品 气质教育见实效
    • 南海学子 勇夺两项冠军
    • 考生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第A08版:天下

    • 辉煌成就,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 新冠疫苗加强针 哪些人可打?
    • 中国成功研制“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4:要闻

南海乡村振兴的速度力度和角度

2021年10月27日

    2020年以来,记者走访南海20多个村(社区),有的村(社区)走访过还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便是狮山镇罗村社区。去年3月,第一次走进罗村社区,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冒雨修整枝干长到沿河路边的榕树,挖土机正在紧张作业……如今再踏入这片土地,绵长蜿蜒的河岸、铺好沥青的马路、一河两岸的栈道景观、重新焕发活力的老宗祠……这一切无不告诉记者“罗村变了”。

    这样的变化速度,发生在南海很多个村居中。这一切无疑反映出南海建设美丽乡村的急切心情。速度之快,也体现南海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2018年,南海实施《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员会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和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南海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南海区要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转变”的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治理有效等6大方面着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全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五年来,南海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这一切无不彰显南海高位谋划统筹、健全协调机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的力度。

    有了速度和力度,缺少角度也不行。作为高度工业化城市,南海城乡早已融为一体,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如何确立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成为南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绕不过的命题。

    为此,南海提出以项目化引领,建立多个乡村振兴项目,将五大振兴分解成项目表,并定好“施工员”,使乡村振兴工作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走在南海“百里芳华”示范带的各个村居,从温室大棚、工厂化养鱼、田头冷库,到民宿经济、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各种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并在示范带空间的连片集聚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动能。

    回顾这五年,南海乡村振兴可谓速度快、力度大、角度准。踏入未来,南海乡村振兴还需做到“三个量”。已竣工、基本完工或将要完工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能否做到质量优;南海农村集体资产是否继续高速增长,是否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向乡村流动聚集,这些增量需努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村文明水平提升等能否继续涌现新经验、好做法,这些变量需把握。

    质量优、增量大、变量新,南海乡村振兴还有更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