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推行“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制度
明确生态环境改善总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程虹郑慧苗通讯员/肖长安)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南海编制形成《佛山市南海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在全区试点推行“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制度。
南海生态环境管控定出时间表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推动南海城乡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海区在贯彻落实《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及有关管理规定基础上,编制形成《佛山市南海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各项工作要求,为生态环境管控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协调,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美丽南海基本建成。
科学划定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准入清单
《方案》紧紧围绕南海生态环境改善总目标的实现,科学划分了环境管控单元,分类提出了生态环境准入要求。
在管控单元的划分上,南海区通过开展生态空间识别、水、大气、土壤环境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估,确定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管控分区。对此,南海共划定19个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两类,实施分类管控。
其中,优先保护单元9个,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重点管控单元10个,主要包括工业集聚、人口集中、环境质量超标、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布局比较敏感、扩散条件较差区域。
根据划定的环境管控单元特征,《方案》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要求)。
《方案》从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明确准入要求,建立“1+3+19+N”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1”为全区总体管控要求,“3”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总体管控要求,“19”为各个环境管控单元的差异性准入清单,“N”为对应生态、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及自然资源管控分区的具体管控要求清单。
该《方案》将由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直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既是“绿色标尺”也是“绿色指挥棒”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线一单”将成为建设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将生态环境准入要求落实到全区的各个环境管控单元,可以强化区域布局管控,指导招商引资项目优化布局选址,从而持续优化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线一单”作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准入标准,下一步南海区将开发建设“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向公众开放移动端数据查询、成果展示等功能。企业可以通过导入相关空间位置和行业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三线一单”符合性初步分析结果,为企业投资选址预判提供服务,提升环评效率。
南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三线一单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管控单元划分
共划定19个环境管控单元分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两类
优先保护单元
共9个,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
重点管控单元
共10个,主要包括工业集聚、人口集中、环境质量超标、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布局比较敏感、扩散条件较差区域。
生态环境管控目标
到2025年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协调,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到2035年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美丽南海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