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 文创“火”起来
145套文创产品亮相南海区博物馆,展现南海非遗魅力

■以龙舟为主题的文创产品。

■孙大圣金箔公仔。

■一门四进士手袋。

■金箔锻造醒狮。

■烧番塔香薰。

■乐安花灯艺术品。

■十番秋色风铃。

■醒狮艺术品。
由南海区文广旅体局主办的“文物活起来生活美起来”展览目前正在南海区博物馆临时展厅举行,将持续至7月4日。
这次展览集中展示南海文博IP活化项目以及近年来南海文博单位、非遗传承基地在文创开发方面的探索成果,让市民在文创产品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美美与共的生活场景。
打造非遗文创产品活化南海文化资源
南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繁荣的农工商业,多元的民间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名录2项,省级名录11项,市级名录27项,区级名录26项。
保护非遗不只限于传承,更重要的是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打造非遗文创产品便是其中一个途径。2020年,南海启动了“南海文博场馆IP活化项目”,从南海多家文博场馆、艺术馆(展览馆)以及非遗项目的文化资源中寻找设计灵感,精心打造了一批颜值与内涵并重、传统与时尚兼具的南海特色文创产品。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借此契机,展览将南海文博IP活化项目以及近年区内文博单位、非遗传承基地在文创开发方面的探索成果进行一次集中展示,揭开南海区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本次展览分为“创享联盟”“创忆南海”“创美非遗”三个单元,共展出文创产品145套(328件)。其中,香云纱的一系列文创产品特别引人注目。以文创为表现形式,把传统技艺与时尚潮流设计融合,让香云纱也有了“百变爆款”,香囊、丝巾、口罩、眼罩、服饰、包包等,充满着浓浓的文艺范,让人眼前一亮。
“非遗只有真正融入普通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才可以得到最好的推广普及、获得最好的传承土壤。”南海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非遗融入生活,特别是让年轻人把非遗“带回家”,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不可或缺。今后,南海区将继续盘活区内文博资源,充分发挥联盟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水平,扩大文创产业发展规模,让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和非遗项目“活起来”。
相关链接
南海非遗亮相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国大使馆、科威特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线上展览正如火如荼地举行。
该数字展通过应用最新的AR拍摄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用“科技+非遗”的手段,充分展示两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其中,广东醒狮、香云纱、竹编、藤编、金箔锻造等12项独具特色的南海非遗项目及其相关文创产品也在展览中亮相。
里水非遗线上展览
由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特别推出的里水非遗线上展览自6月11日起至18日轮番“上映”,市民可通过“文化里水”和“梦里水乡”等微信公众号平台“收看”。此前推出的非遗文化纪录片之跳火光、醒狮等,市民反响热烈。6月15日至18日期间,非遗文化纪录片之白眉拳、毛巾、粤曲及历史文物知多D(北涌亭图文介绍)陆续上线,让你充分了解本土非遗文化。
传统秀出新时尚非遗也可﹃带回家﹄
以乐安花灯、生菜会、醒狮、烧番塔等非遗元素进行设计的书签、冰箱贴、明信片;以龙舟、醒狮等非遗元素进行设计的“功夫狮”和“人文龙”抱枕、拖鞋、帽子、手机壳;以佛山十番非遗元素进行设计的十番秋色风铃……这些巧夺天工的非遗文创产品别出心裁,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舌尖上的南海味道
“松糕六”茶饼糕点礼盒以绿色为主色调,用黄、绿、红、白、青、黑等六个品种的中国茶口味进行创意设计,黄色代表黄茶口味,绿色代表龙井口味,红色代表红茶口味,白色代表贡眉口味,青色代表乌龙茶口味,黑色代表普洱口味,包装以“松糕六”故事为设计原型,福厚博物馆馆藏家具元素为点缀,寓意丰富,风格清新。
“松糕六”是清末南海西樵邹家的媳妇,也是如今西樵福厚博物馆投资人邹女士的先祖。民国初年,邹家迎娶佛山富家千金为邹桂生第六子的媳妇,并从随行嫁妆中选出“福厚堂”牌匾高挂在新建的厅堂上,千金小姐因此被乡亲称为“新厅六”。家道中落后,她卖松糕养活全家,得名“松糕六”。她生儿育女、勤俭持家,备受称赞,邹家的福厚家业因此延续,传为佳话。
鬼才伦文叙登上手机壳
“一门四进士”系列文创产品有书签、笔袋、笔记本、手机壳、随手杯、餐具盒、保温袋、祈福袋等,这些产品上都印着四位表情夸张的古装卡通人物,虽然穿着古代的服装,但是人物造型动漫感十足,充满着现代气息。
“一门四进士”说的就是南海状元伦文叙父子一家四口。其中,父亲伦文叙是明弘治十二年接连考中会试第一名及殿试第一名,高中状元。其长子伦以谅是明正德十一年乡试第一名(解元);次子伦以训是明正德十二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三子伦以诜是明嘉靖十七年进士,从此伦家便有“一门四进士,父子魁三元”的美誉。后来民间传说中,少年伦文叙就是一位鬼马智多星的神童鬼才,与浙江的徐文长、新疆的阿凡提一样,留下了许多诙谐有趣的故事。
龙狮吉祥物“穿”上身
“功夫狮”“人文龙”是2019年设计出来的南海吉祥物,设计原型为醒狮和龙舟,寓意龙马精神。两吉祥物一蓝一黄,一矮一高,一胖一瘦,搭配在一起非常可爱。吉祥物身形轮廓是字母“HI”的延展,代表科技和传统,寓意南海关注科技创新、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黄蓝搭配黑红两色,象征南海充满城市活力、稳中求进。
这次“人文龙”“功夫狮”文创系列产品包括汗巾、拖鞋、眼罩、帽子、抱枕、护颈靠枕钥、匙扣、胸章、龙舟钥匙架子、手机壳等。在原来只有平面和公仔形象的南海吉祥物“功夫狮”“人文龙”上实现了全方位突破,文创IP形象覆盖到大量日常用品中,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南海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既有谦和礼让的“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也有充满竞技色彩的“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叠滘弯道赛龙船”和“传统龙舟(丹灶扒龙舟)”,2012年,“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遗项目名录。舞醒狮是广东一带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节庆表演形式,如今南海不少村落都有自己的舞狮队和专门的醒狮表演机构。2006年,“狮舞(广东醒狮)”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名录。
贴哪都行的万能金箔
刘关张金狮头、花好月圆金箔木梳、金牛献宝摆件、孙大圣金箔公仔……薄如蝉翼的万能金箔可以贴在各种日常工艺品和日用品上,展览中的金箔文创产品全部出自金箔锻造技艺佛山市非遗传承人吴炜全之手。
佛山金箔是宋元时期由北方中原移民传入南海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其工艺精细繁复,从金块到金箔需经16道工序。2012年,金箔锻造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遗项目名录,广东金箔锻造厂仅存罗村联和金箔厂一家,该厂也是广东省唯一的金箔锻造非遗传承单位,吴家三代为此坚守了40年。近年,吴炜全从父亲吴深龙手上接棒后,不断努力探索金箔锻造新的生存之道,让这项岌岌可危的非遗项目绽放了新光芒。改造联和金箔厂成为非遗体验中心,设置DIY课堂教大家用金箔贴小饰物,自创“吴氏金箔”工艺品品牌,推出各种金箔产品,开设网店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金箔锻造技艺在他手中不断发扬光大。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文/珠江时报记者王方亚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穆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