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富科技城:
发力“工改工”推动园区产业优化


■天富科技城内的办公大楼。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从佛山大道经由桂丹路和海八路驶入宝石西路,迎面可见到一幢幢现代化办公大楼,与周边的破旧仓库以及低矮厂房区有着很明显的区分。这正是南海桂城首个“工改工”村级工业园项目——天富科技城。
这个集聚了10多个中科院项目的科技型产业园区,从前是一个废旧的钢铁市场,如今拿下“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及其他多个分量十足的响亮招牌。
作为一个成功的明星地改样本,天富科技城吸引不少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前来学习取经,探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密码”。
旧钢铁市场变现代化园区
走进天富科技城,可见整齐划一的工业式研发大楼、崭新的停车场及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园区环境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息。
这个占地约80亩的园区,多年前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旧钢铁市场,每年税收仅100多万元,不但经济效益低,治安、噪音等问题也困扰附近居民。
2015年,借力三旧改造政策,桂城公有资产下属公司开始着手对该地块进行规划和整理,将此定位为集生产、研发、办公、应用、生活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园区,是桂城首个“工改工”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
“因为这里只有80亩地,如何把每一寸土地运用到极致,我们花了一些功夫。”天富科技城相关负责人麦永波说。
为此,他们在动工建设之前,特地征询了本地中型企业的需求。“配合企业需求,也考虑到容积率、层高限制等问题,我们最终设计建设5层,每层4个单元、5000平方米左右,每栋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麦永波介绍,建筑内部布局方正、少立柱、大柱距,空间利用率极高,也很好地契合规模化发展阶段科创企业对多层式生产及研发物业的需求。
平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2016年底,怀揣着圆满完成桂城“工改工”梦想的天富科技城完成一期建设,借助桂城瀚天科技城管理、服务和运营的成功经验,成为桂城又一个以公有资产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的示范性园区。
该项目设计为4栋工业式研发大楼,配套1栋创客公寓。项目分两期开发,首期建设1、2、3号研发楼,在2015年上半年动工,2016年下半年交付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号楼由广东名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租地自建,自行招商运营,2、3号楼由桂城公有资产投资建设运营。“大楼的建设运营都由企业负责,我们要求园区外立面统一。”麦永波说,社会资本的进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有资产的压力。
此外,二期创客公寓(5号楼)及研发大楼(4号楼)均已交付使用。
“首期自2016年交付至今,已成功引入20多家科技型企业进驻,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食品科学、智能家居、防灾应急、纳米新材料、LED、汽车新能源检测等领域。”麦永波介绍,经多方努力成功将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引入,并由桂城街道与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订进驻协议,首批项目于2018年落户天富科技城三号楼。
据介绍,目前2、3号楼已全部出租完毕,成功引入科技型企业团队24个,其中高新企业14家,佛山中科产业基地项目6个,2020年园区总产值约7亿元。可以看到,通过公有资产打造平台吸引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科创企业进驻,对于桂城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通过地改释放土地潜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目前桂城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80%,不可能靠拼土地、拼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是必须坚持“产业主导、规划引领、片区统筹、复合开发、利益共享、土地集约”原则,充分利用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南海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的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坚持向存量要增量,将城市更新、村级工业园整治与招商引资三者紧密结合,打造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产业社区。
从天富科技城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可以窥探到其遵循这样的发展准则——通过“旧改”,推动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融,和谐发展。
“从产业来说,以往钢铁市场的产业低端,并把土地要素锁定了,使得高附加值的产业没有空间进来,没有好的产业就无法形成竞争,因此全面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很有必要。”南海区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区委改革办负责人丁坚表示,天富科技城位于千灯湖的核心地带,桂城街道考虑的不是短期的利益,而是把这个产业用地以“工改工”形式升级改造,这是桂城街道的魄力,通过改革释放土地的潜力,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优化。
短短几年时间,天富科技城一跃成为珠三角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明星样本。其蜕变背后,带来怎样的启示?
丁坚介绍,从天富科技城这个样本可以看到在城市的核心区,把连片的工业园区“做”起来,把村集体原有的低档工业园区变成现代化的工业载体,为城市发展提供真正的产业动能。
从千灯湖到瀚天科技城、金融C区,南海桂城城市更新的步伐一直未停顿。叠北爱车小镇,以及夏东、平南、平西等一批旧改项目也陆续落地,加速推动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融、和谐发展,使南海桂城土地集约发展和城市景观形态再上新台阶。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通讯员罗慧杜建新李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