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的是煎堆 吃的是年味
九江百年老字号备战春节,全家上阵制作煎堆

■待油炸的煎堆。

■工人把芝麻拍打到煎堆上。

■工人们在制作煎堆面皮。

扫码一下 看更多精彩内容
春节将至,吃煎堆的时候又到了。
不少制作煎堆的老字号开始进入一年来最幸福也最繁忙的时光。近日,记者探访了省级非遗项目——九江煎堆的制作,记录这些南海传统年货店年前的忙碌。
“传统的广式煎堆,外表金黄,通体浑圆,口感香脆。但我们的比较特殊,是扁的,这种全国唯一的扁煎堆已传承上百年,但我们的制作、用料始终用心、讲究。”邹氏第五代非遗传承人胡嘉杰说。南海的九江煎堆,2015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邹氏家族用130多年传承,经四代人改良,使得九江煎堆以扁圆造型出众,以薄皮酥脆著称,是佛山人走亲访友的拜年佳品。
“九江煎堆是以糯米粉、冰片糖、花生仁、苞谷、白芝麻、桔饼为主要材料,通过蒸煮、油炸等传统工序制作而成。”胡嘉杰今年刚从父亲胡伯伦手中接过重任。有无引入机械生产计划?胡嘉杰摇头说:“只有手工制作,才能保证煎堆的品质。”
在现场,记者体验制作了几个九江煎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制作馅料,通过搅拌,将糖浆均匀地包裹在每一粒米花和花生仁上。“先把米花和花生仁倒成一座小山的形状,中间稍微拨出一个凹陷,然后把熬制好的糖浆倒在中间,让糖浆像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一样自然流出。”在胡嘉杰的指导下,记者完成馅料的制作,开始体验面皮的制作和包裹、油炸、脱油等流程。
记者制作面皮时,留意到同桌的阿姨们速度都非常快。一位阿姨说:“春节买煎堆的人多,我们的手速也是练出来,做了几十年煎堆了。”
胡嘉杰说,每到备战春节的时候,他们全家老小都会上阵,有工作的也会在休息时间过来帮忙,还要雇十多个村民帮忙赶货。
“滋啦”一声,煎堆落锅,油花四起,逐呈金黄。油炸区的温度比别的区域要高上不少,危险程度也更高,但在油锅旁工作的叔叔乐呵呵地说:“我们炸的不止是煎堆,还是新一年的圆圆满满、家业兴旺的好意头。”
“传统的煎堆太过油腻,让不少顾客爱吃又不敢多吃。”胡嘉杰说,因为煎堆酥松薄脆的特点,现在市面上的脱油机都难以达到“脱油后煎堆完好无损”的标准,所以他父亲胡伯伦特意为煎堆“量身定做”了一台脱油机,“用上脱油机后,内里几乎不含油,更适应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现在,这个独特的工艺也让胡嘉杰传承了下来。
百年来,酥化爽脆的九江煎堆已成为味觉标签,融入九江人朴素而温暖的过年记忆。这份独特的九江“年味”,饱含着一代又一代南海人对阖家团圆、生活美满的祝愿。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郑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