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
佛山“新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公布,几大变化值得关注
2023年佛山“新中考”要来了!昨日,佛山市教育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进一步推进佛山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实施意见》提出,从2023年起,佛山“新中考”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模式;指标生名额将分配到校,招生不设“限制性”分数线;逐步给予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从2024年起,英语科目听力部分改为单设听说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科各按卷面分值60%的比例计入总分。
《实施意见》同时对“改革”时间作了安排。从2020年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到2023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变化
1
英语由“听说”代替“听力”
2023年起,佛山实行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统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佛山中考。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9个学科的考试继续采用省统一命题的试卷。体育与健康科由市确定考试内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3个学科实验操作(以下简称“理化生实验操作”),以及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考试由市统一组织命题并实施。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采取笔试的考试方式,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主要采取现场测试的考试方式,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考试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方式。
逐步探索英语听说考试。从2021年起入学的初一学生实施英语听说考试,代替英语听力考试,这一变化,体现了佛山新中考将与新高考接轨。
变化
2
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模式
目前,佛山中考文化科录取计分科目满分为660分,体育与健康科满分为60分,两项合计为满分720分。2023年起佛山实施新中考,总分720分的计分方式不变,但增加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采用等级方式呈现,按物理、化学和生物每门科目总分的10%设定卷面分值并转换为等级。
录取计分科目采用“4+4”模式,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目4门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4门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
未纳入录取计分的其他科目,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反映和体现。
2022年前,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记入考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不与录取挂钩。自2023年起,考生报考9所提前批学校必须达到3个C级或以上,其他批次暂不作要求。换言之,如果考生在实验操作考试只要其中一科低于C级,就意味着无缘报考佛山9所提前批学校。
2024年起,道德与法治、历史两科调整为各按卷面分值60%的比例折算计入总分,这两科折后成绩将由目前的各50分增加至60分,两科合计增加了20分,也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录取计分科目满分调整为680分,体育与健康科满分60分,两项合计为满分调整为740分。
变化
3
将不再有“指转普”录取
从2023年起,普通高中指标生名额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也就是说,将不设“指转普”这条录取线,全部指标生不设“限制性”分数线到校。
目前,佛山中考录取大致分为普通生、指标生和指转普三大录取分数线,2020年中考,佛山一中指标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该校普通生录取分数线15分以内,未完成计划总计250个名额,转入第四层次,即“指转普”面向全市招生;8所提前批高中学校面向区内招生的指标生,各学校录取分数线控制在不低于该校普通生录取分数线15分以内。未完成计划总计1137个,转入第四层次,即“指转普”面向全市招生。
“每年全市指标生完成率约在六七成。”据市招生办负责人介绍,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23年起普通高中指标生名额一律不得设“限制性”分数线,也就是说,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指标到校后录取分数将按学校分数排序由高至低全部在本校内录取完毕,体现公办、民办学校的录取公平性原则。
变化
4
部分高中将有机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市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将继续完善和规范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政策,促进高中学校多样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逐步给予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
三年前,石门中学、佛山一中、顺德一中等三所创建卓越高中,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三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名额逐年增加,每所学校由2018年开始的50个名额增加至2020年的80个名额。这批优质生源,成了三所学校在新高考里冲击清华、北大的主力军。
招生答疑
1
中职学校会扩大招生规模吗?
佛山将进一步扩大中高职贯通(含三二分段)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按普职比大体相当合理引导学生有序分流。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适当划定普通高中录取最低资格线,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并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2
公办民办高中招生政策会一视同仁吗?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审批区域招生、提前招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招生乱收费和有偿招生,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规范成绩发布机制,不得炒作考试“状元”和升学率。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地方性鼓励性加分项目,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保障进城务工和港澳人员随迁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完善优质高中指标生名额分配办法,原则上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含民办),每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采用单独批(层)次、单独录取的办法。
文/珠江时报记者区辉成通讯员林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