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志愿服务大处着眼、小事着力、细致用功,让城市更有温度
绘就文明画卷 彰显志愿力量

■志愿者指引行人有序通过路口。通讯员供图

■在罗村中心广场的志愿V站旁,身穿紫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提供义剪服务。珠江时报见习记者/何艳华摄
暴雨下,马路上,人潮涌动、车水马龙。9月15日上班高峰,城市广场路口,身穿黄色马甲的志愿者朱远爱举起小黄旗,示意一名将要“越线”的市民往后退一步。
“您好,请往后退一步,小心路面积水。”“大伯,我帮您提篮子。”行走在南海街头,每天能看到穿着红色或黄色马甲的文明交通劝导员,他们活跃在十字路口,劝导行人走斑马线、非机动车不要逆行、帮扶老人过马路等。这些富有爱心的志愿者默默奉献,通过点滴小事,汇聚起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
南海志愿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如今正借助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利契机持续发力,让文明的种子浸润在每位市民的日常行动中,让“大爱之城”的文明之花愈开愈艳。
超2.2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交通劝导
身穿黄马甲、头戴志愿者帽子、手持小红旗,连日来,广大志愿者争先“上岗”,来到各交通要道开展服务。桂城玉德志愿服务队队长何春秀已经连续47日在岗,“我们2200多人次志愿者承包了5个路口,包括玉器街口、环宇城路口和街心公园等,每天轮6个班次,坚持党员先行、风雨不改,助力创文!”
志愿者们忙并快乐着。7月15日至9月15日,南海共有超2.2万人次志愿者投入到文明交通劝导工作,协助交警对非机动车、行人进行管理,维护路口交通秩序,给予长者、孕妇等群体帮助,以及宣传道路安全知识等,累计服务时数超7万小时,日均服务主干道路口超100个。
途经南海前往广州看望亲友的肖女士是一名外地人,“看到地铁站口志愿者的微笑和周到的指引,感到特别亲切。”肖女士说,第一次来南海,透过志愿服务这一“窗口”,感受到了南海的城市文明,“景色美,人心更美!”
在全区681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每天也因一声声文明用语、一张张亲切笑脸提升着城市的温度。“天气炎热得多喝水,这是送您的清凉饮品!”不久前,狮山罗村中心广场志愿V站联合多个单位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100多名环卫工人送去“大礼包”。
步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服务窗口,总能听到志愿者的文明敬语,遵德守礼的宣传标语亦随处可见。志愿者用爱心行动掀起创文热浪。
精益求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为助力佛山市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团南海区委围绕文明城市程度工作扎实有效持续开展创建工作和巩固创建成果。8月10日南海区创文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标准,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有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此后,团区委牵头区文明办、交警等部门多次召开碰头会,协调沟通确定文明交通劝导工作内容,并第一时间通过各渠道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招募。与此同时,团区委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时刻,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团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党员到社区报到作用助力佛山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倡议书》,倡议全区党团员要当好文明创建的志愿者、宣传员、督导员和示范者。
广大党团员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团区委副书记刘琪介绍,每日有超100名党团员参加交通文明劝导,服务28个交通主干道。社会各方力量也积极参与,形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员、志愿V站、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大志愿”服务格局。
团区委还组建了“问诊”专家团,实地到各社区、公共机构和窗口单位开展调研,对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进行现场督导、现场整改,提出提升服务的金点子,以期提升各站点岗位的受惠面和影响力。
全区合力,遍地开花,文明创建成为南海这座城市的一致行动,“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志愿者们在路口开展服务,不但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且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了志愿服务精神。”何春秀深有感触地说。
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39万
创文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夯实的基础。目前,南海区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39.1万,占常住人口13.49%,每万人拥有志愿服务组织超7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300万小时,南海区志愿服务组织及项目更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志愿服务已成为南海亮丽而持久的城市名片。
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是人,最美的风景也是人。凡人善举将如一颗颗种子,遍撒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并最终引领文明风尚,汇聚成一股股鲜活的道德力量。
金沙小学“义路护航”家长义工团成立已经6年,开学期间早上6点许,志愿者们会穿梭在金沙小学门外的车流中,示意车辆减速慢行,领着学生安全过马路,是孩子成长路上名副其实的“护航天使”。
“义工团刚成立时,校门口就像闹市一般,到处都是开车等候的家长和打闹嬉戏的学生。义工团进行常态化维持秩序后,来往的车辆习惯了主动让行,孩子们会在进校前向义工团的家长鞠躬感谢。”“义路护航”家长义工团团长潘春香感叹,常年的坚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习惯,是每个家长义工坚持下去的动力。
志愿者李林年仅28岁,加入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后,先后参加了广东信宜特大洪水救援、高明凌云山森林山火扑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他说,“菠萝”给了他改变人生的机会,这座城市血脉中迸发的乐善精神亦感动了他:“佛山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愿意为之继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无数涓滴细流,最终汇成蜿蜒水道,奔向大江大海。温情温暖、向上向善的南海人,正在用一步步“出彩”凝聚“浓彩”,让“大爱之城”的文明之花愈开愈艳。
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通讯员郑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