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委员、广东软通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静
推动精准扶持 完善容错机制

■星联科技购买华南理工大学新材料ERE技术,实现成果转化。(资料图片)
“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是后期发力的重要因素。”昨日下午,区政协委员、广东软通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静接受记者专访,结合打造制造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南海模式,畅谈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南海区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扶持、创业支持、企业转型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推进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但在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过程中,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在胡静看来,制约现代制造业创新成果转化有四大方面的原因,包括产业选择精准不足,技术创新扶助过广过泛;部门间协作不足,规划、政策实际执行难;国有资本缺乏容错和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例如,当前,一些国有资本不愿涉足风险相对较高的科技成果转换领域,资金长期集中在水、电、燃气、土地开发和城市基建等传统领域,在促进先进制造业上发展的作用非常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胡静提出了多条建议,包括创新成果转化要有精准的产业选择,以产业发展带动创新成果转化。在她看来,如果技术创新扶助过于广泛、缺乏精准的战略规划,发展就会流于概念。同时容易造成很多的科技扶持资金集中在事后、小额、普惠性发放,甚至形成一条由中介机构、低效企业等构成的灰色“骗补”利益链条。
“一方面,要以具体的企业、项目为抓手,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实现‘点’的突破,进而用龙头企业吸引人才、优化区域产业生态,实现全面突破,最终打造全球智能制造转化基地。另一方面,要集中区和镇(街道)的有限资源进行扶持,有所侧重,精准扶持。”胡静说,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企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都需超常规资源投入,可以对标安徽省对“科大讯飞”的扶持模式,要明确区、镇的分工和责任,集中资金对少数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关键技术等进行突破。
另外,胡静还建议要强化组织保障,以关键项目创造成果转化为导向统筹各部门工作;调整容错机制,以发挥国有资本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改革技术对接模式,以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品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园区,借助高铁经济带辐射大湾区。具体而言,可以向龙头企业推荐顶尖科学家担任顾问,统筹各方面的工作;要明确试错流程中的权限,打消国有企业管理层进入高风险、不确定领域的顾虑;通过薪酬制度改革、选任企业领导和绩效评价改革等方面,最大程度地激发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李丹丹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李春妹通讯员叶宁邹永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