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纯莹:
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大楼下半年动工

■林纯莹(左二)在指导科室开展防控工作。(通讯员供图)

■林纯莹(右一)向检查组介绍发热门诊的功能布局。 (通讯员供图)


扫码一下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疫情大考给医院管理和服务带来哪些启示和思考?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创新服务举措,满足市民健康需求,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珠江时报策划推出院长访谈系列报道,为医院、市民搭建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平台。第四期访谈珠江时报邀请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纯莹谈谈疫情给医院管理和服务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A
关键词
果断决策
储备物资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记者:疫情之初,医院如何决策、统筹部署防控工作,并落到实处?
林纯莹: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当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问题很大!”21日,医院组织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同时清点医院所有的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发现防护物资存货量严重不足,于是当机立断,立即进行大批量采购。也是因为当时决策的果断,保证了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的防护物资不至于缺乏。
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是佛山市南海区定点的发热门诊。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了发热门诊的功能分区。如1月25日,我们把医院体检中心的VIP室改造为发热门诊特殊诊区,同时租用4个集装箱用于普通发热诊区,以此减少普通发热患者和疑似新冠肺炎发热患者的交叉感染。此外,专门改造一个病区,以满足患者的医学观察的需要。
我们从21日开始基本是每天召开简短工作协调会,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制定应对措施以及各种流程。当时除了开展咽拭子检查送第三方核酸检测外,为了缩短患者检测等候时间,让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治疗,我们还开展新冠抗体IgM和IgG测试,以便更早地发现患者是否感染病毒,如果早期IgM是阳性,那就要引起重视。
记者:您作为南海区、桂城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哪些工作?如何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
林纯莹:整个疫情期间,专家组一直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很多被采用。如,武汉刚封城,那南海的马路、村居要不要设卡?在应如何设卡、医护人员的配备方面,我们及时提供参考意见,并先后从医院派出160多人到桂城各卡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桂城街道设岗联防联控比较早、比较严格,防控成效明显。此外,对于确诊患者如何转送、救治,如何去完善救治流程,我们也及时提供了很多建议,为指挥部精准决策赢得了时间。
B
关键词
尊重生命
和谐源于互相尊重理解
记者: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哪些保障和服务?
林纯莹:2月11日,我们派出2名医护人员去湖北荆州,这次接到通知比较早,时间比较充足,他们有备而去,也接受了培训。第二天,医院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会上播放其他城市的医护人员援鄂抗疫的视频,并作了驰援湖北的动员。会后,一下子有100多人报名请战。当晚12点,我们就接到通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1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凌晨一两点的时候,我们给这些医护人员打电话,每个接电话的人都立即答应并马上收拾行装,第二天一早就扛着行李来医院。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早就往商店跑,为他们采购行李箱和羽绒服。担心他们到了湖北后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医院把所有的N95口罩和防护服都给了他们。
为让他们安心在湖北抗疫,我们走访了每一名援鄂队员的家庭,了解他们家庭有什么困难,及时提供帮助。援鄂人员中90后居多,年龄最小的23岁,他们挑起社会重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在他们出发的那一天,我给他们每人送了一本笔记本,让他们用笔记录在湖北的每一天。回来之后,每个人的本子都写了很多东西,非常有意义,将来翻开日记回想起这些事,将会永生难忘。
记者: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各级媒体赞誉医护人员为“战疫英雄”;同时患者治疗配合度越来越高,医患同心抗疫。您如何评价这种医患关系?
林纯莹:和谐主要来源于尊重、理解。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无论是医生护士,病人家属,人与人之间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大家在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社会环境下,都能感受到和谐所带来的好处,那这种和谐的社会风气就能够延续下去。
此次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大家每天反复地测体温、扫码、登记……并没有急躁和抱怨,而能够互相尊重、理解。其实,疫情使我们脚步放慢,有时间思考,不再用惯性思维做事,而是更加理智地做事,这是一种进步。
C
关键词
立足长远
要做好长期防控的准备
记者: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已调整为三级,目前医院各科室运行情况如何?院内防疫措施有何变化?市民到医院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
林纯莹:响应级别调整,但医院无论何时,防控意识也不能松懈。目前,医院的防控措施、诊治流程还是一样严格。除了普通流感、登革热等疾病,新冠疫情已逐渐转变为常态化防控。
目前医院门诊恢复最快,恢复率达九成,一天门诊量约2000人。疫情期间,很多人误以为医院不安全不敢看病,其实医院防控措施更加严格和专业,医院有近千名医护人员守护安全。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和害怕,有病及时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建议每个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勤洗手、就餐用公筷的良好卫生习惯。
记者:此次疫情是对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您觉得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有哪些不足有待改善?
林纯莹:毫无疑问,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是最关键的一环,至关重要,它贯穿于整个疫情和日常的医疗行为中,容不得一丝马虎。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网格化管理,落实社区首诊,急症、重症手术以及疑难杂症患者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部分疑难重症转到大医院进一步诊治,从而形成科学的分级诊疗制度。这样,病人才能享受到有针对性、高效的、精准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医院拥挤现状。
疫情期间,医院虽然完善了部分发热门诊的功能布局,但隔离病房的空间布局以及设施略显不足;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原PCR实验室并不能开展核酸检测;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疑似病患的快速排查。
为弥补不足,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即将完成对发热门诊的改造,预计5月下旬投入使用;同时我们将投资近400万元建设PCR实验室。目前该项目已经立项,正在招标阶段。
D
关键词
树立标杆
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就医体验
记者:此次疫情大考带给您哪些思考?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创新服务举措?
林纯莹:经过此次疫情大考,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医院管理好与否首先体现在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上。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科,只有科主任理念改变、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带动整个科室成长。近年来,我们从提高科主任水平入手,将每个科主任送到省医学习3个月或半年。随着省医团队与省医南海医院原有团队的深度融合,通过省医技术帮扶培养人才队伍,省医南海医院已培养出大量新生代技术力量。
二是争取更多省医优质资源下沉,“省医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更多省医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省医南海医院借助省医的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十几名主任逐步提升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目前,心外科主要由省医专家做手术,加之术后护理观察更加到位,患者住院时间缩短。
三是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一方面,医院要加强导医导诊服务,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要有同理心,懂得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同时发挥志愿者的职能作用,给有需要的患者更多的帮助。
记者: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大楼的规划、建设备受关注,其设计理念有何独特之处?目前各项工作进展如何?
林纯莹:心血管大楼项目总投资超11亿元,总用地面积约9.92亩,提供床位500张,预计下半年动工。
医院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心血管大楼。建成后的心血管大楼将是一座标杆性、智能化、现代化医院建筑。随着医院发展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医院的各专科将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本部各专科联系更加紧密。部分专科将作为省医专科的延伸,更多的省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老百姓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策划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关帅屏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见习记者卢娇娇通讯员梁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