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5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封面

    • 奋力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技术攻关“顶天立地” 打造南海“氢”优势
    • 奋力书写南海制造新传奇
    •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 38项指标均已完成
    • 我国创新指数 位居世界第14位

    第A02版: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实施“六大工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A03版: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达 109家

    第A04版: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十大项目启动 助力仙湖氢谷“领跑”
    • 上百万旅游福利邀您共享“醉美佛山”
    • 奋力书写南海制造新传奇

    第A05版:今日南海

    • 违建必拆 狮山铁腕整治两违

    第A06版:城事

    • 流量红利 助力南海品牌 IP线上孵化
    • 消除高坠隐患 筑牢安全防线
    • 广发银行佛山分行暖心服务医护工作者

    第A07版:健康

    • 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大楼下半年动工
    • p55

    第A08版:城事

    • 为南海 110平台提供超 350项建议 推动可视化指挥调度
    • 国内三大机车厂都用这家南企的产品
    • 离职证明能列出 员工违纪记录吗
  • 数字报首页

A02: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六大工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05月20日

南海

坚定信心,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担当

聚焦重点,构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政企携手,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六大工”程行动方案

1

强核工程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重点行业领域突破一批高创新、高壁垒的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助推南海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

立柱工程

围绕工业“四基”筑牢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根植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群,协同佛山积极构建“2+2+4”产业集群体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所需,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安全产业、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等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使其成为未来南海经济发展的主支撑。

3

强链工程

注重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控链、稳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到2022年,泛家居产业集群中的家电制造业,及装备制造业集群中的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专用机械装备行业整体实力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点。

4

优化布局工程

聚焦三龙湾南海片区和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重点抓好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断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5

培土工程

着力营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把南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成为国内外制造业企业投资发展首选地和创新创业集聚地。

6

品质工程

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以高标准、严监管打造“南海制造”品质标杆,推动南海制造业全面迈进质量时代。

昨日,南海区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对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会上,南海发布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行动方案,促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南海为纳税大户企业、标杆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进行授牌,激发引领全区制造业对标先进、争创一流。

“制造业兴则南海兴,制造业强则南海强。”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要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佛山建设制造强市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勇当先锋。接下来,南海将继续坚定信心,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担当;聚焦重点,构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政企携手,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制造业是经济顶梁柱是稳增长的“压舱石”

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关键时期,南海为何此时高规格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南海是制造重镇,制造业是南海立区之本。疫情期间,在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有力支撑下,南海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稳住了阵脚,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坚持制造业发展不动摇,这是南海发展的根。坚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动摇,这是南海经济发展的本。”闫昊波强调,“制造业和民营企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南海经济的顶梁柱。”

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南海制造业的税收增速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181家制造业重点企业贡献税收占当年制造业税收的58.8%,拉动作用明显;以115家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现税收43.1亿元,“两高四新”的占比稳步提升。

会上,南海为第二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佛山标杆高新技术企业(南海)、部分纳税大户企业授牌,其目的正是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但南海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动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下好先手棋、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发动机’。”闫昊波说。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海有何底气?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基础、也有优势。2019年,南海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46.7亿元,全区工业产值超200亿元的行业有12个,规上工业企业3175家,10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274家企业入选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共有109家制造业隐形冠军。

出台六大工程行动方案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南海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出了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高质量”这个关键词。会议提出,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着力推动高水平创新,着力培育高端化集群,着力建设高能级平台,着力拓展高品质空间。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南海的最大短板。会议提出,要聚焦南海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着力打一场制造业创新的攻坚战。首先要在重大平台方面发力,促进科研成果在南海加速转化落地。

按照省、市部署,南海制定出台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全面促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

其中,“强核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在重点行业领域突破一批高创新、高壁垒的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助推南海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立柱工程”是指围绕工业“四基”筑牢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根植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群;“强链工程”注重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控链、稳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土地空间被认为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在哪?“优化布局工程”聚焦重点抓好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断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是南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所在、机遇所在。”闫昊波表示,接下来,南海将抢抓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改造提升18.9万亩村级工业园,特别是要支持“工改工”连片改造,打造20个以上千亩连片产业社区示范项目,为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品质工程”指以高标准、严监管打造“南海制造”品质标杆,推动南海制造业全面迈进质量时代。“培土工程”着力营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大工程”方案的出台得到了企业的认同。“科技创新对企业至关重要,前段时间,我们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以1.5亿元的价格受让化湿败毒颗粒(暂定名)临床试验批件、专利及药品注册证书。”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表示,政府的支持对企业非常重要,南海区政府提供了3000万元资金扶持一方引进新药项目。

“接下来,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今年南海将以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为突破口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相关的方案也在制定的过程中。

三方面发力加速打造全国氢能高地

当前,南海区正着力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四新”就包括新能源产业,而氢能源产业是南海区的主攻方向之一。

作为活动的重要一环,昨日举行了仙湖氢谷十大项目启动暨佛山仙湖实验室工程建设启动仪式,氢能学院项目启动建设,同时386辆南海氢能公交正式投运。这些举动标志着,南海从氢能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推广应用等三方面发力,强力补齐和完善南海“六位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助力南海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

“在疫情给地方经济带来冲击的情况下,佛山、南海政府依然确保实验室建设的政策、资金、场地到位,让我们倍感关怀、倍受鼓舞、倍增力量。”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副理事长吴超仲表示。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昨日,氢能学院启动建设,预计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将向全省招收150名新能源汽车(氢能方向)和氢能技术应用两个专业的学生,有望弥补南海氢能产业人才上的短板。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氢能产业是南海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次仙湖氢谷启动的十大项目,除了产业项目,还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城市配套项目,学校等,“希望通过几年的建设,把仙湖氢谷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氢能产业综合园区和重要载体。”

企业案例

蒙娜丽莎

聚焦和坚守主业塑造小而美的隐形冠军

在大会上,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以“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工匠精神打造隐形冠军”为题,分享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感想。

在品质管理方面,蒙娜丽莎导入了多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独创“三美”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产品质量不断稳定提升,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口碑传播。今年年初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蒙娜丽莎仍然获得资本市场的肯定,5月12日,蒙娜丽莎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高市值,首次突破115亿元。

“做大,还是做强,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战略思考。”张旗康建议企业要聚焦主业,坚守主业,即便是一艘“小帆船”,但只要其精致、坚固,乘风破浪也不容易被掀倒;以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比同行好,企业就不愁收入增长和高回报。

华特气体

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铸红表示,高质量发展对华特气体而言,就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研发创新,强化品质管理,夯实品牌优势,积极布局知识产权。

对于高纯度的特种气体,品质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华特气体成立了品质管理部,配备了先进的检测分析仪器,采用多个领先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对杂质的检测可以达到十亿分之一。

“领先的产品加上完备的品质管理,为公司赢得了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特别是在电子特气市场上建立了华特气体的品牌。”傅铸红说,同时,高质量的发展战略也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在同行业可比公司普遍营收下降20%~40%的情况下,华特气体一季度的销售额逆势增长13.85%。

傅铸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战略,以特种气体为重点发展方向,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高端的产品。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李春妹通讯员李伟婵麦洁怡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