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开启文明祭祀新风尚
“云祭祀”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思念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可进行网上祭祀。
珠江时报讯(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宋世伟)“传统是一直在变化的,但对先人的真情思念却是一直延续不变的。”昨日,一批市民得以率先体验“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不少人对通过网上祭祀体验“行清”氛围,“云”送祭品表心意的文明新风表示支持。
90后杨焯感到十分惊喜,“这个产品很不错,不仅可以让市民在网络中寄托对逝者哀思,还能学习传统文化故事,可谓一举两得。”杨焯说,他发现近年来清明祭祀不断移风易俗,祭祀方式逐渐转向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低碳环保的形式。“今年情况特殊,相信网络祭祀会成为主流。”杨焯表示,他会把活动链接转给家人,让大家一起体验网络祭祀的全新感受。
除了获得年轻人的力挺和喜爱,“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也受到不少老一辈的支持。家住禅城、今年58岁的王建英表示,目前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她愿意配合政府工作,不去现场祭扫,并尝试在家运用网络进行“云祭祀”。
“虽然对这些新技术不太了解,但感觉上手并不复杂,感觉还不错。”体验后,王建英表示,“清明祭祀讲究的是一份心意,只要心意到了,相信先人们也会理解和支持自己的。”
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有接近500万人次的群众到各殡葬服务单位开展祭扫活动,清明当天约有180万~200万人次,人流非常密集。昨日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协调科科长何子健也呼吁广大市民,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清明节,一起进行“云祭祀”,通过居家思祖、网上拜祭,在网上延续对先人的真情思念,为疫情防控和安全防护各项工作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何子健表示,近日省、市再次部署强调疫情防控、安全防护两手抓两手硬,“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结合当前防疫形势,推动市民安全、便利地完成寄托哀思的清明礼节。“产品在设计中保留了追思先人、继承优良家风、关爱家人、祠堂文化等核心要素,摒弃了烧纸钱、敬神灵等旧习俗,为传统的清明拜祭习俗融入了现代文明新理念。”他表示,相信这款H5产品更有利于在年青一代中传播,推动清明习俗中的优秀文化部分代代相传。
市委网信办互联网传播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认为,“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的诞生是应当前疫情防控之需,也是面向未来、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的生动体现。
“古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祭祀始终是中国人骨子里最重视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他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不可轻视,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避免人群聚集仍是重中之重。“网上祭祀·遥寄思念”融创产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新瓶装旧酒”,采用创新的互联网手段和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在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因时而变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助力佛山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