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村企联动 筑牢基层防线
丹灶镇丹灶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柔性服务,筑牢社区防疫“墙”

■丹灶的巾帼志愿者为社区防疫工作人员送姜茶。(通讯员供图)

丹灶社区
社区战“疫”小档案
现状:常住人口约4.2万人,外来人员占社区常住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一个融合了小区、商圈非封闭式独栋居民楼、企业等的多结构社区。
经验:网格化管理,精细划分出“社区网格员”和“专人网格员”两大队伍,将社区日常管理迅速切换成应急管理和精准管理,为抗疫发挥重要作用;暖心服务,发动物管上门给居家隔离户送菜;爱心汇聚,300多名志愿者参与抗疫。
3月19日凌晨4时,丹灶镇丹灶社区应急处置组值班人员陈境坤接到有湖北籍返工人员抵达丹灶的信息后,他马上前往接送,将其安排至集中隔离点。
在丹灶的基层社区,有许多和陈境坤一样的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用坚守筑牢社区防疫“墙”。有的冒着严寒值守岗哨,有的日行万步上门排查,有的送来热汤热水……一幕幕暖心场景在抗疫期间上演。
自抗击疫情以来,丹灶社区共设置26个岗点,300多名党员、近千名志愿者和群众在抗疫一线齐心作战。丹灶社区充分发动驻班团队、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物管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等力量,摸清底数绘制作战底图,做好防疫宣传和排查等工作,党政村企紧密联动,筑牢疫情防控的基层社区防线,全力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党员带头当好社区“守门员”
作为以“新市民融合”为主题的复合型社区,丹灶社区常住人口超过4万人,辖区纯农村、楼盘、城中村、出租屋、独栋楼、厂企商铺等分布广且分散,导致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为了不让社区疫情防控有任何死角,从1月24日起,丹灶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值守人员从13人增加到如今的300多人,大大充实了基层防控队伍。
责任如山,党员挺身而出。1月23日,丹灶社区在各村出入口设置26个监测点,由专人24小时轮岗排查。收到招募防疫志愿者通知时,社区内近百名党员火速报名参与抗疫值守工作。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近日,丹灶镇委副书记潘燕梅、丹灶社区党委书记谢掌华到辖区企业了解复工复产情况和企业需求,为企业生产加油打气,努力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这场城市治理的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专科+全科医生”筑起社区疫情防控墙
全民防控,不漏掉社区一人。1月23日,丹灶社区紧紧抓住村(社区)传染风险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机,以“网格化管理”为重要抓手,精细划分出“社区网格员”和“专人网格员”两大队伍,将社区日常管理迅速切换成应急管理和精准管理,为抗疫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网格员’相当于全科医生,负责社区内疫情排查、防疫宣传等各项工作。‘专人网格员’相当于专科医生,细分到专人专项工作,比如居家隔离专人网格、复工复产专人网格等。”谢掌华介绍,在这次疫情大考中,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发现问题和协助解决问题,使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社会治理更有效能。
作为“专科医生”,负责居家
隔离的专人网格员谭钧涛每天都要和同事上门检查,了解居家隔离人员身体情况。一个多月来,谭钧涛的手机猛增了30多个“三人微信群”。微信群里有网格员谭钧涛、物管以及隔离户,每新增一家隔离户,谭钧涛的手机就新建一个三人微信群。“有的隔离户不太配合总想着出门。对这种情况,我们网格员耐心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谭钧涛说,最忙的时候加班到晚上12时。
给隔离户进行每日检查,成了专人网格员工作的标配。前不久,网格员小杜(化名)注意到自己负责的网格区有形迹可疑人员,神色紧张,经上门检查发现该名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他马上通知附近民警,并协助民警顺利劝返该名人员继续配合居家隔离工作。“正是网格化管理,让这次社区防疫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谢掌华表示。
暖心服务让群众居家隔离生活无忧
鉴于社区内楼盘小区众多,丹灶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专门为居家隔离户提供配送生活物资服务,以柔性服务引导群众减少出门。
“你要买什么菜,我帮你买。”1月27日起,丹灶社区牵头,和丰明苑小区物管与业主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为有需要的居家隔离户采购蔬菜、水果等各种物资,让群众可以安心在家隔离。
疫情期间,这样的暖心服务在丹灶各小区涌现。近年来,丹灶社区积极推进网格化+物管的社区管理模式,通过组织物管、新市民参与社区党建、举行新市民共融共洽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新市民融入,充分引导全民做好防控,编织起强大的疫情防控网络,真正将管理服务惠及家家户户,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精准支撑。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肖越群
通讯员陈境坤杜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