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出台地券、房券管理实施细则
加速腾退复垦复绿 破解土地碎片化

■现场签订腾退复垦复绿项目同意书。
11月14日,里水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里水镇地券、房券管理实施细则政策宣讲会暨腾退复垦复绿项目签约仪式,对近期出台的《里水镇地券、房券管理实施细则》进行解读答疑,并签订了腾退复垦复绿项目同意书。
里水通过房券、地券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为破解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探路,通过大腾挪实现大发展。
实现国土空间土地集中归并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里水围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功能恢复工作、鱼塘整治工程、桑园围地区保护修复等工作,开展农用地整治,保护优质耕地资源。
截至目前,里水2022年新增耕地20公顷,集约农用地151.8公顷,推进建设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里水还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连片化改造,2022年腾退低效建设用地并复垦复绿17.5公顷,整备连片产业用地49公顷,建设产业保障房16.2万平方米,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120.5公顷、综合整治村级工业园330公顷,推进20个产业社区连片改造示范项目、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和10个农村居民新型社区建设。
针对受损生态空间的修复治理,里水近期基本建成12个公园,完成河心岛修复20个、碧道建设130公里,同步开展矿山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水体污染治理、历史损毁土地修复和增绿行动等工作。
现场,里水镇人民政府与逢涌村委、里水镇资产集团、里水镇城区公司分别签订了逢涌复垦项目、逢涌复绿项目、福南湾生态修复项目和金山寺生态修复项目等四个腾退复垦复绿项目的同意书。
里水将利用腾退复垦复绿项目,作为符合条件土地验收后按照一定比例兑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奖励凭证。宣讲会当天,逢涌复垦项目动工,对逢涌象岗岭山脚堆场主道路两旁的围墙、简易棚架进行拆除。
推动产业空间重构
里水作为南海经济强镇,目前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不到1,土地碎片化严重,若建设用地范围在土地碎片化的现状下持续扩大,将严重挤压农业和生态空间;若土地腾退后给予村集体一次性货币补偿,也无法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改革激发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房券、地劵制度的推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利用“地券”建立周转指标池,探索指标分离管理,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利用房券,在产业用地转型升级和退出过程中,补充实物补偿形式,强化产业用地升级改造或退出的内生动力。
里水镇镇长邓秀娟表示,要深刻认识全域土地整治建设用地腾退复垦复绿工作的重大意义,从整体上规划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腾退、复垦、归并、调整、腾挪,推动产业空间重构,从根本上破解“城市发展格局小、产业发展动力弱”短板。
“政策细则制定符合里水实际,因地制宜,我们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邓秀娟认为,未来发展必须依靠土地,但过去几十年里水土地零散开发特征显著,在如今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无以为继,为构建发展新格局,必须尽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向未来发展要空间,解决里水土地碎片化的问题。
会议强调,各部门、村(社区)要同向发力、同心同德,抢抓南海区出台的政策机遇,抓好核心和关键,读通读透政策,相关部门也要做好政策指引,引导村(社区)改变发展观念,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知多点
●地券
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运用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低效、闲置、废弃的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为农用地后形成的指标凭证,包含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规模、耕地数量指标和水田指标。地券允许镇街内自用、区内镇街协商转让及区内公开交易,设定公开交易最低保护价。
●房券
在实施产业用地物业拆除并土地复垦复绿工作后,向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实施主体提供的未来特定时间内兑换产业保障房的权利凭证,也是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兑现过渡期租金收益的权利凭证。在产业用地集聚提升过程中开展产业用地腾退时,可结合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国有划拨留用地以及地上房屋现有租金收益、实施成本以及可奖励情况发放房券。里水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四种不同情形的房劵补偿方案,实事求是,促成空间大腾挪、大置换、大归并。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
通讯员朱嘉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