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督学谢泽光:
奉献教育36载 以文化人注乡愁


■谢泽光给里水学子讲述红色故事。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校园里,谢泽光备受学生敬仰。
里水镇教育发展中心督学谢泽光,从小便怀揣成为人民教师的梦想,将数十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里水教育,深得师生、家长们的认可和信赖。如今他虽然离开校园,依然将教育融入生活中,继续发挥余热,不仅深入机关、村(社区)、校园、企业讲述红色故事,引导群众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还带领里水文学协会成员创作文学作品,展现梦里水乡风采,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扎根里水数十载,谢泽光展现了一名新乡贤的责任和担当,2021年更获评“里水榜样”佛山新乡贤类别榜样人物。他说,今后将继续以德铸魂、以文化人、以哲启思,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里水乡土文化,展示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奉献教育36载无悔韶华念初心
从1986年7月开始,谢泽光就一直在里水镇从事教育工作,勤劳务实,善思创新,勇于担当是他几十年来的工作写照和工作风格。他曾任麻奢中学教导主任,麻奢小学、里水小学、同声小学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现任里水教育发展中心督学。36年来,他深爱着这个平凡而有意义的岗位,用人生最灿烂的时光践行忠诚教育事业的那份承诺。
1991年,谢泽光首次担任麻奢中学初三级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潜心治学下,谢泽光带领的班级取得卓越的中考成绩,为学校勇夺当时南海县中考成绩第一名作出贡献。凭借渊博才学,谢泽光引导学子启智增慧,种得桃李满天下。
2016年8月,谢泽光调任同声小学承担创办工作,迎来了人生工作中的一次“大考”。学校建设工期仅有270天,要在2017年9月1日如期开学,工作难度极大。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谢泽光变身“拼命三郎”,废寝忘餐地开展工作,硬是在一块杂草丛生的烂泥地上,建成了佛山市第二所楼盘配置学校——同声小学,获得区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充分认可。“肯将七尺披肝胆,自有豪情薄云天!”这是谢泽光在当时写下的诗句。
如今,作为教育督学的谢泽光仍坚持深入教育一线,定期巡查镇内各校教学情况和校园环境,倾听教师成长的声音,化解校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细致、严格做好各项教育督导工作,为里水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一直以来,谢泽光深受师生、家长们的认可与信赖,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上取得突出成效,在区、镇内有着良好的口碑,曾获评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南海区优秀校长、南商教育基金奖有为校长、南海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敢为人先,有为教育。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无愧里水教育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谢泽光说。
以文化人注乡愁播撒种子润乡风
在教育岗位上耕耘36年的谢泽光常被尊称为“谢校长”,但热心社会事业的他还有着多重“角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里水人,谢泽光不仅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将浓浓乡愁灌注到以文化人的工作中,为里水乡村振兴发展谱写美丽新篇章。他身体力行支持里水镇乡村振兴事业,担任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里水百合笔会会长,积极参与里水文化宣传活动和公益活动,大力宣传地方文化、乡村振兴丰硕成果、梦里水乡特色亮点,深入乡村、学校、厂企讲授文学艺术课和地方文化故事。
2012年以来,谢泽光围绕传承地方文化、展现梦里水乡风采、讴歌乡村振兴成果、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颂扬时代新风貌为主题,创作了1000多首诗歌;2017年,出版个人专著《郁水情怀》诗集。今年3月,谢泽光协助相关部门,创作了诗歌《打针防冠疫》,传递防疫正能量,呼吁镇内广大60岁及以上长者接种新冠疫苗,共同筑牢防疫屏障。
“不忘初心担使命,红色经典育新人。”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校长,谢泽光希望能向更多学生和群众讲述红色经典故事,普及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7月,谢泽光在梦里水乡游船里上连续主讲主题为《弘扬红船伟大精神奋进复兴新时代》的党史学习课,为镇内16所中小学校的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代表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苦历程以及早期共产党员不懈奋斗的故事,将一颗颗红色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谢泽光更受聘为南海区教育局党史讲师团成员、里水镇委党校特邀讲师。截至2021年,他在梦里水乡微广播、文明讲习所、北沙“南三花”、村居社区、中小学校等平台场所讲述党史故事和地方文化故事近20场次,引领群众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期间,谢泽光还创作了百句长诗《百年颂》,热情讴歌党的伟大成就。
谢泽光对家乡发展事业的无私奉献,必将成为一种乡贤文化、一份精神财富,根植于一代又一代的里水人心中,滋润乡风民风,实现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通讯员郭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