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欣小学体育科组:
以体育人 让学生爱上运动

■足球大课间荣获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足球主题大课间展示活动”小学组一等奖。通讯员供图
楷模档案
获奖项目:上善楷模·善教获奖团队:绿欣小学体育科组主要荣誉:王洪亮、张鸿生、易铭达、黄志育4名老师参与镇教学比赛,获得特等奖及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张鸿生和易铭达曾代表里水镇参与南海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王洪亮荣获2022年全国活力校园“最佳课内优秀案例”;在广东省优秀教学资源征集评比活动中,王洪亮的课例《小足球脚背正面运球》在小学组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广东省内共22节、佛山市内仅有的3节精品课例之一。
一到清晨,里水绿欣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摇臂跳绳,校园里充满朝气。在绿欣小学,全校学生一同进行体育锻炼已是常态。
近年来,绿欣小学体育课组紧紧围绕让学生们拥有快乐童年和强健体魄的目标,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他们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教学能力,让孩子们学会运动、爱上运动。足球大课间亦荣获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足球主题大课间展示活动”小学组一等奖。体育课组还提出跨学科联动的教学模式,让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到实处。
抓训练重活动打造特色品牌社团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顺应“双减”政策,绿欣小学体育科组创新性地推出了晨练、午练、晚练特色三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在校园得到充分锻炼。其中,体育科组创编的足球大课间荣获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足球主题大课间展示活动”小学组一等奖。
相较于在学校进行的晨练、午练,由孩子们自行在家进行晚练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孩子们积极主动进行晚练,成为了老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针对此情况,绿欣小学体育科组老师李俊铭提出让学生家长在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晚练拍照打卡,并推出积分奖励的机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强健的体魄是我们工作的初衷。”绿欣小学体育科组组长王洪亮表示,学校正积极推广体育活动,争取让全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氛围。
而在打造品牌社团工作上,体育课组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建“绿茵小巨星”足球社团、“绿飓人”篮球社团、绿“毽”侠社团三个体育品牌社团,开展科学高效的体育课程。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足球社团。2017年,绿欣小学组建足球社团,但作为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足球运动员经常会面临受伤的风险,不少家长对足球运动存在顾虑。为此,老师们经常一起商讨训练计划。训练时,他们尽最大努力减少学生受伤情况。训练后,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不少家长都被老师打动,态度慢慢从怀疑转向认可。
为进一步打造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绿欣小学举办了“足球嘉年华”“足球爸爸进校园”“绿茵杯足球赛”等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足球活动,营造人人爱足球,人人参与足球,人人会踢足球的良好氛围。经过不断努力,2018年,绿欣小学获得了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称号;2019年,绿欣小学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学校四名优秀学生被恒大足球学校免学费录取,一名入选富力足球学校。
抓课堂强师资实现以体育人
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体育科组的六位老师每周一集中进行教学讨论。此外,学校还会邀请专家名师到校指导体育科组的教学教研,并鼓励体育科组老师们走出校外,与不同学校横向联合,努力提升教科研水平。
在教学教研上,体育科组硕果累累。王洪亮、张鸿生、易铭达、黄志育4名老师参与镇教学比赛,获得特等奖及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张鸿生和易铭达曾代表里水镇参与南海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王洪亮荣获2022年全国活力校园“最佳课内优秀案例”,2021年代表佛山市参加广东省第十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此外,体育科组还参与区级课题研究《小学“3+1+X”体质训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双减”新时代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体育科组的老师提出了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我们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并借助足球、汽车轮胎等道具,让孩子在培养体育兴趣的同时发展体能。”王洪亮介绍。
每到大课间时间,学生们身穿色彩鲜艳的足球服,跟随着音乐进行体育锻炼。原来,这是体育课组跟美术、音乐科组积极联动的成果。据王洪亮介绍,跨学科联动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艺术美,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会继续创新教学和活动形式,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王洪亮表示,接下来体育课组将进行社区化体育的发展思路探索,让孩子们在充满体育锻炼氛围的环境中成长。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何海燕
通讯员里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