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里水·文化悦民”文体系列活动贯穿2020年下半年
周周有展演 月月有活动

▼高雅艺术进剧场,为街坊带来精彩表演。

▲剧院现场座无虚席,市民共享高雅艺术。

▲南海、顺德两地文学协会创作交流。

▲粤剧大佬倌麦玉清示范眼神、动作。

▲里水原创粤剧《龙舟》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奖。

▲书法交流讲座,市民共绘家乡美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里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逐渐热闹起来。每个周末,无论是潮歌热舞,还是戏剧小品,抑或是粤韵曲艺,都会在这里精彩上演。在家门口就可以沐浴文化清风,让身心得到熏陶,这是生活在梦里水乡这片热土上广大市民的真实写照。
自2020年7月开始,里水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中心为阵地,开展22场“上善里水·文化悦民”文体系列活动,涵盖舞台艺术、展示展览和体育,贯穿整个下半年,形成“周周有展演、月月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文体之旅构建文化悦民盛景
2020年7月19日,里水文体系列活动启动。彭炽权、黄伟香、吴非凡等粤剧大佬倌来撑场,现场气氛火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一睹真容。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步进行,直播点击量高达6万,受关注度、参与程度均创历史新高。
紧接着,源源不断的文体活动在这上演,展示本土文艺成果以及各社团风采;以“文化凝聚出力量,梦想在社团飞扬”的美好理念,为里水注入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南海七个镇街“好声音”齐聚里水的璀璨音乐夜;首次采用创作人作为串讲人从幕后走上舞台的主持方式,和观众分享创作故事的原创音乐夜;与市民重温经典歌曲,回忆青春年华的怀旧金曲夜;群英荟萃,在舞台上抒发理想的梦幻乐队夜……
从夏天到冬天,里水镇乐队和各镇街音乐发烧友共同构造音乐桥梁,以歌会友、与民同乐。歌声中的温暖岁月,歌词中的家乡古韵,都通过音乐凝聚市民的乡土情怀,奏响文化悦民动人篇章。
传唱水乡之美,助力传承里水粤剧文化的吴非凡;分享粤剧知识和个人经历,让观众近距离体验粤剧艺术魅力的麦玉清和林家宝;携徒子徒孙,如郑艳芬、郑雪娴、雄标等一众里水粤剧大咖,演绎红派艺术经典剧目的郭凤女
……
一位位粤剧大佬倌不断为戏迷送上曲艺盛宴,让里水每个月都“粤音绕梁”。唱不尽的粤剧美曲,道不完的广东韵腔,在这里与市民共叙乡音,建立属于文化悦民的乡情纽带。
汇聚众多收藏爱好者带上自家藏品,前来分享心得的鉴藏交流活动;吸引众多美术爱好者共绘梦里水乡,让家乡美景入画来的风物写生讲座;聚集书法爱好者们抒发翰墨情怀,共同体验笔墨尽万象之美的书法交流讲座
……
寻迹郁水,墨韵流香。里水镇发挥文学协会的桥梁作用,深挖里水历史文化资源,盘活乡村资源,让里水一树一水,一屋一瓦,一物一件都能成为创作的甘泉,广大市民在这里领略属于文化悦民的家乡风情。
台上,是一帮用戏剧讲述人生、传递正能量的里水梦时代剧社;台下,则是多年来言传身教,帮助他们不断成长的“牛局长”扮演者鲁牛。他们共同把深刻的内涵植入到平常的生活故事中,展现小品寓教于乐的魅力,献上一场场极具教育意义的戏剧盛宴。
一个个原创小品,是里水戏剧人多年来在追梦路上对家乡心怀感恩,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赤子之心,用作品在这里讲述属于文化悦民的里水故事。
启蒙思维、开拓视野,线上线下超十万人参与的第十届青少年文化公益夏令营;让新兴体育运动走进市民生活,彰显里水力量的击剑表演赛,以及将语言表达和艺术表演完美融合一体的语言艺术专场,均让市民在家门口看到里水文体同行,在这里打造属于文化悦民的靓丽名片。
在里水,文化活动已扎根于百姓生活,成为每个人都可以触碰和拥有的东西,推动着城乡融合发展。每天,里水街坊会都会传出悠悠粤曲,棋牌、舞蹈等项目也在里面被市民安排得满满当当。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新市民,彼此都因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增进着邻里情谊,成为情感认同的重要来源。
“里水现在环境变好,文化活动又多,出来抒发闲情逸致,何乐而不为呢?”在里水长大的马小姐深有感触,她表示,里水城区的文化活动一年比一年多,村里也有不少私伙局,大家每天的生活多姿多彩,其乐融融。
多方合力让文化服务“接地气”
里水镇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邓婉媚认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群众认可本土文化,自然就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近年来,里水文化发展中心通过引入社会力量的形式,采用“社工+文化志愿者”“协会+文艺工作者”等形式,不断做活里水的文化志愿服务和文化推广。
在每场文体活动中,总有一群身穿玫红马甲的文化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为观众测量体温……他们穿梭在每个角落,让文化服务成为里水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2020年7月举行的村居篮球赛半决赛现场,就有一位手戴绷带的志愿者坐在球场门口,核对进场人员信息,他就是来里水工作快二十年的李永勇。“我很热爱里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在他看来,身体受伤并不妨碍自己热衷志愿服务的心,在服务中冲在前线,为里水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让他充满了成就感。
在文化发展中心的带领下,里水文化志愿服务队以“凝心聚力、提升技能、服务群众、推广文化”为目标,服务活动超250场,服务时数近5000小时,服务群众达23万人次,成为南海区唯一一个连续四年获得南海区杰出志愿服务团队。
2020年12月26日晚,“文化志愿感恩有你”里水镇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嘉许礼在微风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共表彰了13名一星级文化志愿者、5名二星级文化志愿者、2名三星级文化志愿者、1名五星级文化志愿者、8对优秀文化志愿家庭、5名优秀文化志愿者。
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场精彩绝伦的活动中十分难得;能获得一个对自己工作表示认可的奖项,更给予了自己继续向前的勇气与信心。
“很感谢他们对里水文化活动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用行动诠释爱心善意,弘扬先进志愿服务精神。”邓婉媚说。
里水文化发展中心还积极探索文化惠民方式,以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凝聚干部群众力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草根文化队伍”;组织文艺工作者到乡村采风、驻点等,了解乡村的真实情况、村民的所思所想,开展有关“农村、农业、农民”题材的文艺作品,树典型、扬正气,实现对村民精神思想的反哺。
刚取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原创类“最佳集体节目”称号的里水原创粤剧《龙舟》、斩获2020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金奖的里水原创舞蹈《我们的田野》,均是创作团队为了让剧目更显水乡情、更具里水味,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到田野间、水滨里亲身体验,获得灵感创作而来。
在丰硕成果的激励下,里水一批批文艺工作者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们以协会作为桥梁,发挥各自特长,为市民开展各种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
里水文学艺术协会、梦里水乡百合笔会通过举办文学作品朗诵欣赏会,以书写、朗诵本土原创文学作品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里水书法协会在春节为村民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联;里水美术协会通过举办“写生南海”美术作品展览,挖掘每条乡村的深厚内涵,唤起市民的乡村记忆;里水摄影协会举办摄影作品展览,让市民看到身边美好生活的变迁;里水音乐协会、里水舞蹈协会、里水梦时代剧社、里水曲艺协会充分发挥独有的舞台艺术优势,带给村民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走向精致高雅艺术提升城市品位
随着里水镇文化事业的“盘子”越做越大,“家常菜”越来越有“文化味”,公共文化服务也越发“精致”。
文化与生活同行,艺术与城市共舞。2020年11月26日、12月24日,里水分别引进两场“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为市民打开高雅艺术大门。一场场音韵飘香、舞姿妙曼的高雅艺术盛会,现场都座无虚席,印证里水市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对高雅艺术的喜爱。无数市民在欣赏、感悟高雅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文化艺术只有扎根生活、扎根群众才会有生命力。文化惠民靠‘送’更要靠‘种’。”邓婉媚说,演出吸引众多市民观看,得益于里水长期以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在基层播撒“文化种子”,将市民走进剧场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培育起来;创造条件让“文化种子”生根发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内心获得愉悦,让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整座城市,实现文化润民。
无论是群众热情的回应,还是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都体现着对里水文化的热爱。在各级部门与文化团队的凝心合力下,才会构筑出每一个精彩瞬间,让每一场活动都完美呈现,让里水变得更有温度、更有内涵。
里水镇党委委员刘夏远表示,新的一年,里水将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打造“善美里水”的文化服务品牌,积极引领城乡文化生活,做到人人参与,口口相传,让文化之花遍地开,芳香四溢沁人心,为南海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里水力量。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刘伟鹏通讯员罗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