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巡逻会宣传 这辆车用处大
里水强化摩电安全宣传,提高覆盖面

■里水镇社会治理综合用车。
每天早上7时多,里水小学校门前的路口人流如鲫,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挤满了人行道和斑马线,电动车、机动车,川流不息。这时,一阵响亮的声音传来——“交警部门提醒你,骑行电动自行车请不要违规载人,城市道路可以搭载1名1.2米以下的儿童,骑行摩托车只允许在后座搭载一人……”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目光。
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辆醒目的社会治理综合用车,正播放着交通安全知识。播放者正是里水社区治安联防大队队长谭如勇,他每天都会准时开着社会治理综合用车来到里水小学,向家长和孩子开展摩电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当前,里水正开展为期一年的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通过加强源头管理、强化违法整治、强化建设设施、强化宣传教育等多项措施,改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秩序混乱、事故多发问题。利用社会治理综合用车灵活多变,宣传范围广的特点,已经成了摩电宣传的又一利器。
40辆社会治理综合用车走街串巷宣传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存在不戴安全头盔、一车载多人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趁着早上家长接送学生上学的时候,开着综合用车,对接送学生的家长开展摩电安全教育。”谭如勇表示,除了在学校附近开展摩电宣传教育,治安联防大队的队员们还会把综合用车开到辖区内的工业园、公园、市场、十字路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让更多市民了解安全驾驶摩电的重要性。
今年7月,里水在全镇范围内投用了40辆社会治理综合用车,这些车辆在每天走街串巷的同时,也将相关知识通过广播传播开来。
除了走街串巷,里水还结合线下宣传摩电安全。在大粒沙工业区,治安队员给过往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主派发宣传单张,提醒他们要给电动自行车上牌,不能超载,接过宣传单,车主们纷纷表示,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既是为了自己安全,也是为了行人安全。
“宣传车行动方便,让宣传方式更加多样,除了发挥‘小喇叭’声音大的优势外,在人口密集区域我们还会设点或者由人员下车发放宣传资料,全面提高防控宣传的覆盖面。”谭如勇说。
既是“巡逻车”也是“宣传车”
身贴梦里水乡特色logo、LED显示屏、行车记录仪、多功能尾箱……这款为里水镇治安联防大队量身定制的社会治理综合用车的用途广泛。得益于车辆的巧妙设计,里水的社会治理综合用车可谓是实用性好,一车多用,在各个村(社区)中反响十分热烈。
里水镇综合治理办主任吕允星表示,社会治理综合用车可容纳五人,作为“巡逻车”,大大提高了治安联防大队队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村(社区)信访维稳、治安防范应
急响应速度;车上配备了警灯和小喇叭,可以“边巡逻,边宣传”,轻巧地在大街小巷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针对摩电整治、禁毒、防诈骗、防疫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信息,通过扩大宣传工作的受众面,延长宣传时间,有效提升市民的法制意识,为群众营造安全、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大加强了街面见警率。
“第一次开这辆车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很实用,巡逻的时候,再也不用热晒雨淋了,也提高了我们的巡逻效率,慢慢
就开始觉得,这辆车的好处这么多,我们更要用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谭如勇说。
家长李小姐在小学门口接送孩子时,听到谭如勇播放的摩电宣传内容,为里水能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点赞。“以往都是派传单,往往看一眼就扔了,宣传效果不怎么样,但现在这辆车在‘洗脑’式的播放,让我们也主动接收了相关信息。”李小姐说,接送孩子至少也要十分钟左右,正好可以听听这个,提高自己的守法意识。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
精准服务群众
一辆小小车辆背后,是里水人的大民生,更体现了里水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之处。
当前,里水正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最美水乡、广佛同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开展全面建设。今年,里水镇发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重点探索实施六大工程,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幸福家园。
其中,利用社会治理综合用车到大街小巷进行摩电交通安全、防诈骗等宣传,正是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举措,自举行深入推进禁毒重点整治暨摩电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誓师大会以来,里水持续推进摩电综合整治工作,用铁腕手段,打压摩电违法高发势头,深入各交通路口、村(社区)、企业、公园等,全辖区全阵地开展执法和宣传工作。
在此背后,是里水实施融和共治共享工程,构建和谐安全社区的具体体现,里水还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工程,以绣花功夫管理来服务群众,探索治理网格与三级党建网格相结合的“双网融合”模式,更精准服务群众。
这样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里水全镇治安工作稳中向好,治安警情同比下降超过20%,智感安防区建设方面,全镇38个村(社区)中有32个村(社区)合计132个楼盘及自然村正在推进智感安防区建设。在社会防控方面,综合疫情防控期间,里水全面推进村居物理围蔽和智能改造,目前所有村(社区)和5个镇属工业园区已完成物理围蔽和升级。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林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