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探索 打造乡村振兴﹃里水样板﹄
里水先行一步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以乡村振兴新格局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里水乡村振兴的重要景观节点。

■里水河一河三岸景色如画。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10月,里水贤鲁岛理想村的新村民迎来项目动工,这里将崛起佛山最大的精品民宿聚落。理想村项目是里水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也是里水从乡村建设转向乡村运营、深入推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里程碑。
2018年10月,里水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点-线-面”振兴大计;2019年,全面启动精品示范村居及南北两大连片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建设;今年10月,又提出以“一个提升、三个连片、五大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南海区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建设。
近两年,里水推动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加大,从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到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标杆镇,从12个精品示范村到全域旅游小镇,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南海区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提供了不少鲜活经验。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里水快人一步的决心与信心?其间又形成了怎样的里水经验?今日起推出“乡村振兴里水经验”系列报道,向广大读者展示里水乡村振兴成果以及背后的故事。
先行一步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10月,位于贤鲁岛上的理想村项目动工,这个将投入3亿元打造的精品民宿聚落有望于明年初推出首批民宿产品,未来将成为佛山民宿的新标杆。
这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里水北部小岛屿,放在以前,交通不方便、发展落后、配套跟不上,谁也无法想象能引来这样一个大型的高端民宿项目。2017年,贤鲁岛上的贤僚村、鲁岗村人均分红为4000多元,低于当年全镇村居平均分红5773元。总的来说,相较工业起步早、城市化进程更快的南部,以农业为主的北部村居发展明显滞后。
即使在同一个片区,也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据统计,分布在里水村居的有103个村级工业园,占地面积近2.9万亩,约占全镇工业用地的60%,仅贡献了20%左右的工业产值和13%的税收。
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指出,里水的城与乡是混在一起的,城区“城市味”不浓,功能不够强,乡村“田园味”也不浓,乱象较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里水高质量发展。
缩小发展差距,拉近城乡距离,共同富裕奔小康,是里水市民的共同期盼。如何才能突破南北发展不平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18年,里水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对振兴乡村进行了全方位规划,围绕“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目标,力争一年建成连片示范区、三年实现一村居一品牌,五年实现全域振兴。
“点”即村居,打造一村居一品牌,让镇内村居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走上特色发展、差异发展、连片发展之路。“线”是以里水河、金溪河为纽带,将沿线乡村串珠成链,打造“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的精品旅游线路。“面”则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域提升乡村品质,将景区创建全域向村居延伸,将里水打造成“田园、公园、家园”三园合一的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
事实上,里水镇“梦里水乡”品牌已经打造多年,具有一定的成效与知名度,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的提出不仅是里水建设“美村计划”“公园化战略”的升级版,更是南海打造连片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谭艳玲表示,里水要认清村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盘活乡村资源,充分发挥里水的基础和优势,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全力打造南海区连片乡村振兴先行区,升级“梦里水乡”品牌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
“一旦出发了,必须到达,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正是有了党委班子领导如此坚定的决心,里水积极探索出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大胆探索
创新推出连片开发模式
看清差距,才找到突破口。产业是村居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升级的动力。对于里水北部的村居来说,农业始终是其依托的产业基础,传统农业如何提质发展?众多村级工业园又该如何突破占地多、产值效益低的局面?
早在几年前,里水就引导村居集约农田,打造了南海花博园、万顷园艺世界、梦里水乡百花园等项目,逐渐发展成为规模与效益齐飞的现代观光农业项目。
尝到甜头的里水,近年来聚焦产业短板,创新探索以连片开发的模式打破困局,从根本上改善村居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优化城市功能。
今年8月,里水镇梦里花田第一届插秧节在宏岗村举行,20个亲子家庭体验传统的插秧,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乡村风景。这是宏岗村集约的千亩农田,规划打造大型田园综合体。继宏岗村之后,贤僚村也集约了上千亩农田,拟打造为以现代农业观光为主的文旅综合体,既提升了农田的价值,也将大大优化村居环境。
曾经分布零散、效益低的农田,经集约后形成了一个个集现代花卉种植、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更成为“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两大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的重要节点。随着全域旅游小镇格局初步建成,各式业态也逐渐丰富了乡村体验感。仅在岭南农业大观园,游客就可以体验到原生态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别样的乡野趣味、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特色文化体验项目等。
现代农业连片开发推动了观光旅游发展,有效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里水也通过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提升创出了特色模式,以四大千亩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项目领先全区各镇街。
“千亩是一种气魄,是一种担当。”谭艳玲表示,千亩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项目是对散乱零星的土地进行整合,改变杂、乱、差的基底,实施高标准、大规模的混合连片改造,整合再造乡村可发展的各类空间载体,将功能单一的村级工业园区打造为产城人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
7月10日,伴随着钩机推倒旧建筑的轰隆响声,里水大冲工业园迎来全面改造升级,规划面积约1139亩、以“新型生物医药+高端技术制造”为主题的新型产业社区将在此崛起。这是里水四大千亩工业园改造提升项目之一,此外还有东部工业园片区改造提升项目、海南洲连片改造项目、“文头岭”片区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陆续推进。
“海南洲片区是低端工业与花卉种植交杂的片区,影响环境且产值低,一定要改造,才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里水流潮社区党委书记林伟锦对连片改造充满期待。
在多个千亩连片工业园改造提升项目带动下,里水将用三年时间推动全镇103个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全面开启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宏岗村的梦里花田千亩项目,每年租金收益比集约前提升了32%,每名村民分红增加700元/年;贤僚村集约农田招商引资后,村民分红每年有20%的增长;大冲工业园连片改造升级,为村民带来租金每5年递增10%的收益……
连片开发,将村居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居民。“一切发展都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谭艳玲所言,乡村振兴要靠人,同时也要让里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怎样才能凝聚广大里水人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里水坚持党建引领,启动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打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新一轮建设。
连日来,里水镇宏岗村党员干部与村民都在屋前屋后忙碌着,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党群合力干得热火朝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宏岗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宏岗村党委书记李汉荣说,党委班子实实在在推动发展,村民看在眼里,各项工作效率高,离不开村民的大力支持。
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坚强的组织基础,也需要各种乡创人才的支撑。目前,里水已携手乡伴原舍创立了民宿学院和乡创学院,为更多里水人提供指导、培训和交流学习,将培育一批农民老板,引导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休闲项目,为以后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打造配套措施,撬动梦里水乡新业态,并带动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不仅如此,里水还启动乡创人才培养计划、里水青商新乡贤培养计划等,集中力量培养里水本地人才,如向应届毕业生提供培训资格认证的补助等方式,将学生塑造为德才兼备、吃苦耐劳的乡创人才。此外,里水还与八所广佛中大专院校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为推进乡村振兴输送乡创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
乡伴梦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认为,乡村振兴工作更多是潜移默化的,里水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基层意识,让大家带着使命感推动乡村振兴,逐渐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顺民意,得民心;人心齐,干足劲。肩负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两大重任的里水,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广佛“1+4”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佛山一环创新圈等叠加战略机遇,以担当求突破,以实干创佳绩,朝着粤港澳大湾区最美岭南水乡这一目标,打造城市更美、产业更强、群众幸福感更高的融合之城。
文/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陈志健
通讯员陈淑仪朱嘉泳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