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四类 大件垃圾统一收
大步社区志愿者到西樵镇儒溪村学习垃圾分类先进经验

■大步社区志愿者开展临时议事会,分享学习心得。
珠江时报讯(见习记者/邓施恩通讯员/莫小宁摄影报道)为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动性,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日前,大步社区幸福院组织社区志愿者到南海区垃圾分类第一批试点村之一——西樵镇儒溪村,学习垃圾分类先进经验。
当天,志愿者一行来到西樵镇儒溪村水口经济社,了解垃圾收集、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在村内一角,志愿者们发现了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这里配备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四大分类垃圾桶。“怎么好像没有村民出来倒垃圾呢?”巾帼志愿者陈艳荷提出疑问。这时,陈艳荷看到一旁的环卫工人正在收集生活垃圾和清理垃圾桶,立即上前打探。
该环卫工人介绍,水口经济社为村民配备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分类”垃圾桶,每天早上和下午,环卫工人都会到各家各户收集“两分类”垃圾,然后送到公共区域一体化“四分类”柜体,并进行“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专车定时运走;而大街上的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则由镇和相关环卫公司统筹收集。
参观学习后,志愿者们在榕树下开展临时议事会,分享学习心得。“村民‘分两类’,环卫工人‘分四类’,村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分开收集清理,能让垃圾分类更准确、合理。”陈艳荷说,大步社区目前也有实行垃圾“分两类”,但要让更多居民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仍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
“我们要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老党员叶惠芳说,儒溪村各垃圾分类收集点都设置了无职党员示范岗,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三级党建网格的实施更有助于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对大步社区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此次外出参观学习让志愿者们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儒溪村的经验做法带回社区,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积极发挥党员、妇女和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力度,提升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助力社区生态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