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0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梦里水乡

    • 南海双语实验学校启用 新增 4800个学位
    • 亲子下田插秧 体验农家生活
    • 她不当老板娘 带村民奔小康
    • 四百年鹤西古榕 村民视为“家长”

    第02版:一周时政

    • 14位专家齐聚里水 研讨呼吸健康与新材料课题
    • 参军时磨炼了意志 退役后不怕遇困难
    • 体检送到“家门口” 职工点赞“真暖心”
    • 生活垃圾分四类 大件垃圾统一收

    第03版:乡村振兴

    • 下田插秧 种下幸福

    第04版:新时代文明实践

    • 饭菜分量自己定 员工争当“光盘侠”
    • 照顾患病婆婆 14年 好媳妇事迹感动全场
    • 随意偷倒垃圾 最高罚款五万元
    • 丈夫冲在抗疫一线 妻子做好后勤保障

    第05版:党建引领

    • 居民盼了六年 终于用上升降梯
    • 不当“老板娘” 带领村民奔小康

    第06版:融爱社区

    • 老人雨中跌倒 社工撑伞守护
    • 小朋友上门 为老人表演
    • 贤僚村道处处景 惹得游人频频停

    第07版:郁水物华

    • 四百年鹤西古榕 村民视为﹃家长﹄
    • 她在三江源放歌

    第08版:一周资讯

    • 不戴安全头盔 驾驶员被罚“举牌”
    • 开学季 我们准备好了
    • 认定为区科普教育基地可获扶持奖励3万元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7:郁水物华

四百年鹤西古榕 村民视为﹃家长﹄

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寄托着乡愁和念想

2020年09月01日

▲环境优美的北沙村。

▲务农中的北沙村民。

▲村内老人向记者介绍榕树。

▲村民在榕树下活动。

村民在榕树下畅谈。

小档案

姓名:鹤西古榕

年龄:400+

科:桑科

种:榕树

状态:枝繁茂叶,冠幅广展,像一位乡贤长老,为行人和车辆遮阳挡雨

鹤西古榕位于北沙社区幸福院旁,它可以说是北沙树中之冠,最为引人注目。据资料显示,其树高约20米,树冠约40米,枝繁叶茂,冠幅广展,其姿态像一位乡贤长老,为行人和车辆遮阳挡雨,正如诗云:“擎绿摩天独傲林,福荫来客垂柔意。”

四百年老榕守护一代代人

北沙位于里水镇西南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古树、古建筑、传统文化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白眉拳、醒狮、龙舟、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都是北沙响亮的名片。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开展,北沙不仅结合人文历史,将已有的烈士故居、革命基地,打造成一个集游览参观、互动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目前村内处处绿树成荫,其中以古稀的榕树居多,它们不仅苍翠古韵,更为人们带来一片清凉。每当漫步在村道上,一片葱郁的绿意便扑入眼帘,微风吹得树梢“唰唰”作响,人的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北沙榕树下,青石台凳,几位老人坐着品茗闲聊,小孩则在嬉逐打闹,旁边大人分享着家长里短,不远处的长石凳上还有人躺着小憩,时光便在这幅安闲惬意的画面中静静流淌,古树以其沧桑的经历见证着这座村庄厚重的历史。

“这棵树应该种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今年85岁的谭叔介绍,鹤西古榕为一代代人遮荫纳凉,大家都很爱护它,有一次,一辆大货车差点将它其中的树干刮断,是村民们同心协力立起水泥墩和警示标志将它挽救过来,现在还增加了铁围栏,才让其保持生机勃勃。

“我从小就在榕树下玩,那时经常和伙伴们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说到陈年旧事,谭叔不禁回忆起童年时光,那时北沙水泽气润,有多个池塘围着,是真正的“银河玉带环绕村”。也正因如此,那时榕树的气度、风采更佳,粗壮的树枝伸延至旁边的池塘,浓密的树须垂到水面上,仿佛是一座巨大、美丽的天然盆景,无论什么时节,都是那么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这棵四百年老榕是最珍贵的。

树身断痕印证革命先辈精神

现在置身树下,依然能感觉到榕树给人的美感和成片的绿荫带给人的清爽,但再美好的东西也有瑕疵,一道清晰的断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村民介绍,榕树曾经历过几次危机,雷劈、战争等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都在这棵榕树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粗粝的表皮不仅代表生命的顽强,更印证了革命时期中华儿女的奋不顾身。如今离这里不远就有一座充满岭南气息的古建筑,那是北沙沈村的红色景点——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里面各种图片、文物昭示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传承着革命先辈的精神。

“北沙有许多古树,而鹤西古榕则最为年长,村民都对它有家长般的感情。”北沙村党委书记沈小琴说,鹤西古榕是北沙村民的乡情纽带,大家平时会自发维护它,而村委也积极进行生态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近年来,北沙不断推进工业园整治,打造公园项目,以花木、苗圃、鱼塘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投入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和升级道路,近期还落实了智感安防工作,就是要为北沙进一步发展积蓄能量。

对于目前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沈小琴希望,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北沙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底蕴,再结合自身所特有的白眉拳、醒狮、龙舟等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业,擦亮“爱国基地·红色北沙”的品牌。“我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北沙一定能够实现乡村振兴。”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那披带着历史风霜的瓦当和能听得到岁月回响的古榕,见证着世代儿女的自强不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寄托着乡愁和念想,这就是似诗如画北沙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刘伟鹏

实习生罗志杰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