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0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梦里水乡

    • 南海双语实验学校启用 新增 4800个学位
    • 亲子下田插秧 体验农家生活
    • 她不当老板娘 带村民奔小康
    • 四百年鹤西古榕 村民视为“家长”

    第02版:一周时政

    • 14位专家齐聚里水 研讨呼吸健康与新材料课题
    • 参军时磨炼了意志 退役后不怕遇困难
    • 体检送到“家门口” 职工点赞“真暖心”
    • 生活垃圾分四类 大件垃圾统一收

    第03版:乡村振兴

    • 下田插秧 种下幸福

    第04版:新时代文明实践

    • 饭菜分量自己定 员工争当“光盘侠”
    • 照顾患病婆婆 14年 好媳妇事迹感动全场
    • 随意偷倒垃圾 最高罚款五万元
    • 丈夫冲在抗疫一线 妻子做好后勤保障

    第05版:党建引领

    • 居民盼了六年 终于用上升降梯
    • 不当“老板娘” 带领村民奔小康

    第06版:融爱社区

    • 老人雨中跌倒 社工撑伞守护
    • 小朋友上门 为老人表演
    • 贤僚村道处处景 惹得游人频频停

    第07版:郁水物华

    • 四百年鹤西古榕 村民视为﹃家长﹄
    • 她在三江源放歌

    第08版:一周资讯

    • 不戴安全头盔 驾驶员被罚“举牌”
    • 开学季 我们准备好了
    • 认定为区科普教育基地可获扶持奖励3万元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05:党建引领

里水北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小琴:

不当“老板娘” 带领村民奔小康

2020年09月01日

■北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小琴。

■北沙村党委书记沈小琴给村中购置的龙舟点睛。李永浩摄

■北沙村党员志愿者参与“三清理”。

17岁,她承包下村里的100多亩鱼塘,经多年努力率先致富;35岁,她放弃舒适的经商生活,带领村民开发集体土地、改造综合市场,一起发家致富。如今,她拥有自己的珍珠养殖基地,开了珍珠文化馆,在南海商业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在村务工作中,她更积极推动北沙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爱国基地·红色北沙”的区域品牌。这个打过铁、卖过鱼的里水北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小琴数次“华丽转身”的故事,被北沙村民口口相赞。

十多年过去了,北沙村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落后村,发展到如今经济、社会、民生事业长足发展的先进村,村民的股份分红从原来人均每年几百元提高到现在6000多元,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沈小琴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北沙村紧紧联系在一起。北沙村孕育和培养了她,而她也在成长中不断反哺和感恩这片土地。

半生坎坷

艰苦创业终获成功

在沈小琴创办的南粤第一家爱琴珍珠文化馆,馆中摆放着装满珍珠饰物的柜台,沈小琴对文化馆内古今中外的珍珠藏品如数家珍,这里还是南海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不时有团队过来参观。她常年戴着自家文化馆生产的珍珠,着装端庄大方,举止言谈优雅。

沈小琴出生在北沙村一个相对贫穷的家庭。父母育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家中排行老二的她,为了供弟妹读书,早早就辍学帮助父母做工,赚钱补贴家用。12岁时,她学会了打铁,将一根根废弃的铁棍敲成“藤席刀”。13岁时,她在家里的鱼档帮忙,起早贪黑地随父亲捕鱼。就这样白天卖鱼、晚上打铁的生活,她过了很多年。完全不能想象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居然负担着这样沉重的家庭重担,从事着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记者看到,她的手臂有不少白色的瘢痕。“都是打铁时火花溅到身上燎的。”她笑着说。

1985年,沈小琴17岁。她看到村里鱼塘的效益不理想,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借贷承包下100多亩鱼塘踏上珍珠养殖的道路。然而,由于技术、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血本无归。“辛苦养殖半年后,捞出来一看,只剩下蚌壳,两年时间就亏损了将近30万元。”

“在哪里倒下,就从哪里站起来。”不服输的沈小琴咬牙坚持。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她多方讨教,努力学习,刻苦研究,日夜泡在养殖场里,终于成功培养出优质纯正的珍珠颗粒,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珍珠养殖已经为她带来不错的收益,后来,她还开办五金厂。

到了2004年,她已有了上千亩珍珠养殖基地。她养殖的优质珍珠,特别是黑珍珠,质量很好,不仅在当地很有名,还销往港澳等地。她也成了佛山市南海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知恩图报

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小时候学打铁开鱼档,冬天手都冻裂了,村里的老人家看着心疼,就端来热水给我暖手。骑车摔倒后,鱼全都死了,村民们看我可怜,把死鱼都买走。”沈小琴说,这份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北沙村是里水的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较落后,还有不少村民未摆脱贫困。村委会欠着2000多万元外债,历史遗留问题众多。

富裕起来的沈小琴并没有忘记乡亲们,她逢年过节给村里的老人小孩发红包,谁家有了急事难事她第一个出手相助,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把她当成亲女儿一样。有的村民希望她出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当时家里人都反对,主要是怕她太辛苦了。虽然也曾经犹豫过,但最后她还是毅然决定,放弃“老板娘”的舒适生活,进入村委会工作,带领全村致富。

沈小琴2004年进入村委会,2007年担任北沙村党总支书记。她运用管理企业的模式管理村务,改变工作思路,利用自己生意上的资源为村里招商引资,如今全村引进的企业有300多。盘活集体土地,改造农贸市场,提高集体经济收入,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还清了村里上千万元的债务。

沈小琴通过建立村委会—村小组—村民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工作团队,发动团体力量,利用3个月时间每天入户调研,倾听村民实际需求,她还发挥革命老区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带头发动家人、亲属、朋友赞助,筹资120多万元,建设村办公楼、村民活动中心等。

近几年,北沙村发展迅速,从里水镇的落后典型一跃成为亮点村居。北沙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85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500多万元,村民分红从2005年的2000多元到如今的6000多元,大家的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

担当有为

提升北沙发展质量

2012年,沈小琴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当选党的十八大基层党代表。回首过去的数十年,沈小琴的个人奋斗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脱贫攻坚、奔赴小康生活的奋斗史。

北沙村的红色历史遗产是一笔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里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北沙将被打造“爱国基地·红色北沙”的区域品牌。沈小琴希望能够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北沙村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底蕴,结合北沙村的白眉拳、醒狮、龙舟等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业,擦亮北沙村“爱国基地·红色北沙”的区域品牌,全方位地提高北沙村的发展质量。

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沈小琴和北沙村的步伐都没有停止,近年来,北沙村不断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引进花卉、茄瓜等农作物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投入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和升级道路,为北沙村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积蓄能量。

而沈小琴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也没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说,担任北沙村的村干部,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北沙村这个有着悠久红色历史的村居作出更多的贡献,让更多村民走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