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写下200多万字村史
叠滘乡贤孔树历时数十年寻访收集资料,写就《叠滘乡志》《茶基村志》《潭头村志》等著作
■孔树在翻阅村史志书。
■退休后,孔树相继编写了多部村史志书、氏族族谱。
■孔树为孩子们讲授乡史知识。
■孔树收藏的资料盒里存满了珍贵历史照片。
■孔树幼年学习所用“文具”仍保存至今。
在桂城叠滘片区,有一位八旬长者孔树,他花几十年时间寻访、收集、整理资料,为叠滘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笔耕不辍,写就《叠滘乡志》《茶基村志》《潭头村志》等多本著作,合计200多万字,乡亲们称他为叠滘行走的“活字典”。
醉心历史
立志撰写村史志书
孔树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2岁时不慎摔了一跤,落下终身残疾;6岁时在乡亲的帮助下就学,12岁便开始工作……只读过3年半小学的他,最终成为通晓历史的“乡志学者”,还掌握了会计、电工、治理水患等“十八般武艺”。
走进孔树家中,可以看到书房内外摆放了近10个古朴的木质柜子,里面整齐地放满了文件盒,这些都是孔树精心收藏的文学典籍及有关叠滘片区的历史资料。聊起这些书卷,孔树如数家珍。如今他已收集到叠滘及周边的历史资料共121卷,有300多万字。
孔树自幼爱听故事,热衷于记录。几十年里,他一有空余时间就漫步于叠滘大街小巷,地毯式搜寻有关地名或历史事实,逢人便问、凡事必记,并进行多次反复核准。
有一天晚上,孔树邀请多位热心乡事的老前辈,在人称“叠滘通”的杨其若老先生家中开了历史资料座谈会。“当时还没有电灯,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大家在灯下谈得意兴盎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才恍然发现天已亮了。”孔树说,不知不觉间,大家讲了一整夜“古仔”。
1985年,孔树受邀参加编修《南海县水利志》,为寻找相关史料,他到北京花了21天时间到处搜集、翻阅大量卷籍。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批有关叠滘的历史资料,便记录下来,带回家中。
1999年,退休后的孔树在整理资料时发现,这些年已积攒了20多万字的材料,是时候实现自己的毕生心愿——为叠滘撰写村史志书。于是,在叠北、叠南社区党委和一众父老乡亲的支持下,孔树开始编写《叠滘乡志》。
历经4年纂修、6次修改,共计51万字的《叠滘乡志》于2007年发表。书中记录了叠滘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展示了重要人物来叠滘视察、采风的老照片,有俚语趣事、乡间童谣、传统节日等珍贵内容。此书一经推出,就被街坊抢购一空,连海外的乡亲也打电话来预定。
此后,孔树再接再厉,陆续编写了《茶基村志》《潭头村志》《庆文村志》等多部记录乡村文化变迁的村史志书。
坚守家乡
一生耕耘奉献
“村民只知道我们有‘扒龙船’的传统,可是龙头上的胡须颜色有何讲究,龙船为何要做成25米长,大家都不知道。而这些问题,孔树都在书里一一讲解了。”杨远锟在叠滘生活了70多年,作为本土老居民,他觉得孔树写的村史志书非常有意义,通过文字和图片,能让叠滘的乡土情怀代代传承。
平时乡亲们遇到各种问题,都会向孔树请教。因为孔树不仅通晓古典文学和乡土历史,还能做会计、当电工、修水利。多年来,“一专多能”的孔树曾多次受到来自省统计部门、广播电台、作家协会等单位的任职邀请,但他都一一婉拒了。
“在我工作的前夕,祖母和母亲与我促膝长谈,叮嘱我要克服身体残疾的困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赛跑。”孔树说,在他幼年最穷困时,是乡亲的帮助让他得以生活和学习,所以他要一生坚守家乡,为家乡耕耘奉献。
4岁那年,孔树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那就是邻居五叔。目睹孔树的苦闷,五叔就用瓦片在地上教他写字,提着他的手,首先教会他写一个“人”字。
后来,为供孔树上小学,乡亲们又凑了“百家米”为他交学费。知识改变了孔树的命运,也让他铭记着故乡的恩情。在投身社会参加工作前,孔树写下“热爱家乡亲切同胞忠诚事业不计得失”的承诺。
参加工作后,孔树继续进修了高等工业会计、中级电工等专业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他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员,参与过“联围筑闸”水利工程建设,测绘出堤防平面蓝图,患有腿疾的他还曾爬上9米高的高压电线杆顶端,进行高空作业。
近些年,孔树先后获得“关爱桂城”丹桂勋章、“南海好人”等荣誉。
热心教育
讲授传承传统文化
“有人曾经义务教过我,我亦曾经义务教过人。”孔树说,他曾获益于家乡举办的“义学”,因此他也想成为老师教导他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叠滘曾先后举办多期扫除“文盲”的业余教育学习班,受益群众达2500多人次。其中,孔树担任了5期学习班的发起人并讲授课程,培养了一批财会人员。
童年的经历让孔树深刻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他也常以自身经历去鼓励身边的孩子珍惜当下、好好学习。近年来,孔树经常走进中小学校,给孩子们讲授乡史村史和古典文学、古诗词知识课。
“树叔,树叔!叠滘的河涌是从哪里来的,以前这里为什么会有洪水,现在怎么又变成安静的小河呢?”讲课现场,小朋友围着孔树踊跃提问。
负责对接课程的叠北社区社工李婉明说,孔树对叠滘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积累,平时孩子们提出的生僻问题他都对答如流,有时孔树还会带上自己手绘地图跟孩子们一起研究,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
与此同时,孔树还编写了记录华夏文化历史的《恭谒古缘》、启发人们自我修齐的《养文达理》、教习粤语方言的《粤语分韵字典》等乡土教材,免费送给学校,培育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因为热衷于教育事业,孔树先后被授予“佛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南海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孔树说,虽然他已80多岁,但历经了一生的高低起伏,自己的心态十分豁达。他想趁着自己还走得动,继续发挥余热。现在,他还会偶尔到学校授课,同时还在编写《我爱水乡》《叠水老乡简史》等书,并为叠水小镇的创建整理史料。
八旬老人孔树,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叶绮晴通讯员邵泳雪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