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教你应对“甜蜜的负担”
桂城医院内一科不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市民可关注咨询

■桂城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通讯员供图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借此机会,桂城医院内一科医护人员就糖尿病发病机制、国内糖尿病现状和趋势、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及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逐一讲解,让大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有效地应对“甜蜜的负担”。
“糖友”逐渐年轻化
糖尿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少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血糖显著升高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患者逐渐年轻化,今年,桂城医院内一科就接待了许多30~40岁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许多上班族甚至年轻的大学生都已经患有糖尿病。”桂城医院内一科护士长董丽秀回忆,自己就曾接诊过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他喜欢喝各种碳酸饮料,几乎把饮料当水喝,平时也不爱运动,体重属于超重状态。”在桂城医院内一科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该患者血糖控制在基本稳定的状态。出院后,医护人员给予其居家胰岛素注射治疗,并指导其改正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自我监测血糖等,目前血糖处于正常状态。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多地摄入“续命奶茶”和“肥宅快乐水”都有可能会患上“糖尿病”。“虽然摄入过多糖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会让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给我们的胰腺系统造成巨大的负担,哪天胰腺一旦累了,无法分泌胰岛素就会诱发糖尿病。”董丽秀说。
五招防控糖尿病
董丽秀介绍,糖尿病是一种自我管理的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糖友”们可以通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教育和血糖自我监测五个方面着手控制血糖。
其中,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一般进食要定时定量,进餐顺序为汤类、蔬菜到肉类再到主食,主食建议适当摄入。”董丽秀介绍,这样的用餐顺序能减少主食的摄入,肉类需要选择“白肉”如鱼肉、鸡肉、虾等少脂肪的优质蛋白,不吃“红肉”如猪肉、牛肉、鹅等。而水果应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前、后食用,糖尿病早期治疗期间不建议食用水果。
此外,运动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董丽秀建议“糖友”们每日进行半小时以上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打篮球、散步、健美操等。而老年人在血压、血糖不平稳的情况下不适宜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进行低强度运动时也需有人陪同。
而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规范化治疗,或者两者兼用。其中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其实是通过将针头埋入皮下,连接管路和泵,通过患者的体重计算每日机体所需胰岛素的量,使胰岛素的输入更符合人体的基本需求,稳步调整患者的血糖情况,并且减少每日穿刺的次数,病人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董丽秀表示,健康教育也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尤其是接受胰岛素居家自我注射的患者,更要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药物的保存、注射的部位、注射的剂量、消毒的方法等。“糖友”需要通过医护人员的教学指导并通过考核后,才能安排出院。
目前,在桂城医院接受过治疗或者已经治疗好转出院的“糖友”会有一个糖友微信群,科室会定期在群上发布网上课程,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友”们生活中有任何疑问都会在微信群询问医护人员。桂城医院内科通过一对一辅导、发放相关的手册、扫二维码听课三个手段让“糖友”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也会不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及义诊,有兴趣的市民可关注咨询。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实习记者张雅琪通讯员严翠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