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头换面 体育公园落成投用
桂城街道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首批重点项目完成率已超八成

南海大道外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

▲华成路开通。

■千灯湖体育公园游玩区一角。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马基涌平西社区段整治后水清岸绿。
南一路改造提升已完工,大德社区大德工商宿舍、桂一海棠村、富华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完工,千灯湖体育公园项目(海五路体育公园)已投入使用,新配建怡海小学已投入使用,华成路(季华路至东平路市政工程)已开通,中央大街(桂澜路至一环路段)雨污水管道更换及道路修复工程已完工,映月文化中心已封顶……翻开桂城街道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本年度首批重点项目完成率已超八成。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学史力行,实干为民。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桂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好风凭借力,潮头逐浪高。立身佛山跻身特大城市的重要时代节点,桂城以更高格局、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确保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扎实推动桂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特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
在千灯湖智富大厦的写字楼里,来自河南的党员代表、广东南天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浩用自家的方言深情演绎南海党史故事,“今天我们用方言朗诵、读后感分享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铸就的百年辉煌、壮丽诗篇,更具感染力。”
原来这是“桂城大讲堂——菁英启思谈”活动中“菁英展风采”的环节,是桂城将党史学习与寓教于乐的活动相结合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桂城对标对表上级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全街道动员大会,以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班、书记上党课、宣讲会等形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和专题培训。
走进社区扩大“学习会”,走进企业打造优质课堂,走进校园深化思政教育,走进城市营造红色氛围……一系列的党史学习教育充满了“桂城味”。在桂城美术馆,轮番上映的15部“红色百年”主题纪录片,讲述、传播建党百年的光辉历史。在学校里,老党员化身“真人图书馆”,从亲身经历讲起,为孩子们带来一节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思政课。
在已拥有23栋“亿元楼”的桂城,楼宇经济蓬勃发展,“楼宇党建”也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在“两新”党组织里,“桂才职通车”和“桂城大讲堂——菁英启思谈”活动开进园区和楼宇商圈里,为企业党员和流动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这也是“党管人才”的生动实践。
始终坚持“实”字打头、“干”字为先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年9月,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要敢担当、勇作为,在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上下功夫。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办,拿出实招硬招,争取在今年有所突破。”
什么是“硬骨头”?怎样才能解决痛点难点?桂城街道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部门、分管领域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针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文体、市容市貌、加装电梯等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确定了选题。今年年初,桂城发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第一批),包含7大类型45个重点项目,及45个社区300个项目。
一顶白色的安全帽,一双运动鞋,这是怡海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何洁冰近一年来最常见的装束,肩负着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的她一刻不敢懈怠,始终忙碌在新校建设第一线。经过一年多的呕心沥血,学校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怡海学区的教育短板。从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新生家长会,到开学第一天迎来首批190多名学生,再到“怡小鱼”们在学校快乐“畅游”的每一天,何洁冰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所学所得应用在办学细节中,真正做到“让师生在爱与暖中成长”。
一年来,正是众多像何洁冰一样的党员的“学史力行”,困扰居民多年的南一路成功开通并投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映月文化中心顺利封顶,重点治水项目之一的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如期开工建设,群众最关心、最关切的教育医疗项目如平洲二中改造提升、省人民医院“合作办医”二期均已陆续动工建设……
谋划新局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公布,正式官宣了我国最新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名单,佛山也跻身特大城市之列。作为佛山城市建设的标杆,桂城如何保持人口吸引力?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布局又要怎样适应人口增长步伐?这就要求桂城须立足实际谋划新局,持续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在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看来,要完成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既要有对发展目标的坚定不移,遇到任何困难挑战,都始终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决心;更要有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会激发出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如积极破解学位紧缺难题,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提升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打造优质均衡普惠“美育桂城”;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15分钟医疗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小区内“三线”乱拉乱搭、小区停车难、文体活动设施不足、排水管道堵塞等问题……解决这些掣肘桂城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
下阶段桂城将继续以解民忧求实效为落脚点,以更大力度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民声信箱”、驻班直联、产业调研等形式加强“需求侧”管理,多平台多渠道把握民需形成清单并狠抓落实,以实际成效换取群众“满意指数”,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评论
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6月,市委提出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这既顺应了市场主体期待,又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点赞。桂城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正在用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体现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不断集聚。
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等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南一路、华成路(季华路至东平路市政工程)的开通,为城市要素的互通搭建了桥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推进优化美化了生活环境;千灯湖体育公园项目(海五路体育公园)、映月中心等公共配套的建成,让品质生活更多元;怡海小学的投入使用,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这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都是“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的努力成果,不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一一兑现着“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城市承诺。
在城市化程度高的桂城,要推进这些民生项目难不难?答案是肯定的,公园、文化中心、学校的新建涉及用地资源,老旧小区的改造牵连千家万户,水环境治理还要跟天气、淤泥、微生物较量……为何桂城还能做到“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首批重点项目完成率已超八成”,靠的就是高质量党建的力量。
中心任务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要建在哪里,党员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这是桂城“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以来,多条战线上党建引领的真实写照。党员、党组织紧紧拧成一股绳,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项目推进第一线高高飘扬。
与此同时,在已拥有23栋“亿元楼”的桂城,借力党员志愿服务日、千灯湖党建垂直马拉松、桂城大讲堂——菁英启思谈、桂城职通车等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企业和城市共同发展,热烈浓厚的党建氛围已成为桂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优势之一。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通讯员杜建新梁燕萍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