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一把剪 剪断发丝与忧愁
尖东社区居民李洁英时常为街坊送去义剪服务与关怀

■李洁英(左二)入户为行动不便的长者义剪。(通讯员供图)
在桂城街道尖东社区,有一位为人朴实、热心楼道事务、常常做好事不留名的阿姨,邻里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英姨”。她尽管已年过七旬,但仍热心社区事务,时常为街坊送去义剪服务和关怀。她就是尖东楼长志愿服务队风采义剪社小分队队长李洁英。
在社区开展的楼长接待日和便民服务日等活动中,总能看到风采义剪社成员设摊为居民义剪,对于高龄长者、特殊群体,还提供上门义剪服务。作为队长,英姨每场活动都从不缺席,总是带头到长者家中义剪、送关爱。
“英姨服务过的长者最年长的有90多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腿脚不便,以前都是由儿子请外面的理发师上门理发。享受义剪服务后,他竖起大拇指点赞英姨的手艺。”尖东社区两委委员黄婉雅说。
义剪剪断的不仅有发丝,还有忧愁、孤寂。年过八旬的苏伯夫妇入住尖东社区已有7年多,苏伯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加上儿子们长期不在身边,因此总是郁郁寡欢,他的老伴莲姨为此很懊恼。英姨了解到苏伯夫妇的情况后,每个月都主动上门帮苏伯理发,并与社区干部们一起与他聊心事、话家常。渐渐地,苏伯减少了负面情绪,身体状况也慢慢好转。
英姨不仅是尖东社区的“御用理发师”,更是金域蓝湾6座楼长,负责传达社区资讯,帮助居民及时向居委会、物业反馈问题,促进邻里关系。
电动自行车的停放曾是困扰金域蓝湾5、6座居民的一个难题。“由于这里没有架空层,300多户居民的电动车不仅没地方停放,也没位置充电,于是一些居民就把电动自行车推到附近楼栋停放和充电,无形中也占用了其他楼栋的公共空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黄婉雅说,幸好有英姨和其他楼长的及时通知,社区才能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调解,避免纠纷升级。
英姨说,邻里发生纠纷时,她都会主动站出来调解。她还与其他楼长和热心居民代表一起到社区寻求解决办法。后来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小区北广场为5、6座居民设置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通讯员黄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