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东 108将”带头推广垃圾分类
楼长志愿服务队担起社区治理责任

■参加垃圾分类宣讲活动的尖东楼长。通讯员供图

■小朋友参加楼长接待日的游戏互动。通讯员供图
楼长通过微信群普及环保知识到户,楼长接待日现场为街坊答疑解惑,链接专业环保企业宣讲,暑假义教班宣传垃圾分类……新时代下的“创文”工作如何开展?如何“以居民为中心”为居民办实事?如何紧紧围绕居民开展创建“熟人社区”的工作?在桂城街道尖东社区,我们找到了答案。
/寓教于乐/
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分几级”、“果核属于什么垃圾”……7月31日,尖东社区的广场上好不热闹,原来是遇上每周一期的楼长接待日活动,这期的主题是“垃圾分类”,寓教于乐的宣讲形式吸引了社区居民前来围观。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让垃圾分类的知识更易接受,尖东社区设置了“垃圾分类我最棒”、“垃圾分类”知识轻松get体验活动等闯关环节,把不同的生活垃圾设计成小卡片,居民需将卡片分别放入四色垃圾桶里,闯关成功后可以获得“共善福”卡。
跟小伙伴一起闯关的小学生顺雨,一边学习环保知识一边玩游戏,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要从自己做起,不能乱扔垃圾,把日常垃圾正确投放,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好!”顺雨有感而发。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不少居民支持垃圾分类,但却不懂得如何垃圾分类。”尖东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垃圾分类是一项“最难推广的简单工作”,说简单是因为举手之间即可完成,说最难是因为要让每个人都养成习惯并且精准分类,并非易事,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维护城市绿色环境发挥光与热。
/楼长发力/
担起社区治理责任
一直以来,尖东社区楼长志愿服务队都积极发挥桂城创建“熟人社区”的先锋作用,肩负了小区“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架起社区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桥梁。除了面向整个社区的楼长接待日活动,尖东社区还利用楼长资源,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微之处抓起,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至每家每户。
“我们以前没有那么强烈的垃圾分类意识,现在会跟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一起分类。”尖东社区楼长黎嫦娥说,有时孩子还会提醒妈妈厨余垃圾要分开处理。此外,家里有很多快递箱、牛奶盒、礼品外包装等,只要看到能够回收利用的废品,黎嫦娥就会收起来,累积到一定程度,拿去给楼道的清洁阿姨。
黎嫦娥专门在家中设置一个小隔间收集废品,只要有序堆放,既不会影响家里的美观,还可以有效利用废品。她每天一点一滴的行动,也影响着身边的街坊朋友,在她的带动下,楼层里越来越多街坊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桂城创建“熟人社区”课题组的指导下,像黎嫦娥一样的楼长,尖东社区已培育了108名,练成了一支稳定、高效、竭诚为居民服务的楼长志愿服务队。“有问题,找楼长”已经成为尖东社区居民互助自治的氛围。楼长们做社区居民的眼睛和耳朵,听民意,传民声,一步一脚印贴心地服务社区居民,不断深化和完善“尖东楼长”品牌服务,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共担社区责任,建设共融和谐的社区。
/多方联动/
共建文明生态桂城
今年以来,尖东社区积极响应环境保护号召,联合多方资源持续开展环保行动:6月上旬,尖东社区党支部动员上百名在职党员清理利海小区旁的失管地,倒积水、消杀清理,并正筹备移交政府建设管理;联动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社区青少年开展“环保知识”的专题课程,提升青少年环保意识;联合万科物管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置垃圾分类投递回收箱,动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行动关注;社区居委会在办公区定点摆放垃圾分类箱,让垃圾分类落实到个人行动中。
“从垃圾分类着手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居民为共同创建文明生态的桂城行动起来。”尖东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能让居民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未来,尖东社区会继续按照“党建引领创新服务,创熟推动小区善治”的小区综合治理建设思路,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动员街坊会、物业、业委会、企业协商共治,党员、楼长、社团骨干深度参与,让社区各方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形成“党建引领,一呼百应”凝聚力,打造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发展社区善治,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美好愿景。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曾蓉通讯员黄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