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启动“五星文明家庭评选”,对6个重点示范村居进行整体规划……
桂城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区、街两级上门“贺文明”。李冬冬 摄

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三清理工作。
一年一度的百合花文化周在里水拉开帷幕,1月9日桂城街道组织党工委办、乡村振兴办、城乡统筹局、环保办等多部门组成学习团,前往里水“取经”。事实上,像这样为了乡村振兴外出学习、多部门联合行动的场景,在过去一年多里,不胜枚举。
为了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2019年,桂城召开“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推进工作大会,凝聚农村基层党建力量,多部门共同发力,大规模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启动"五星文明家庭评选",对6个重点示范村居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提升,一步一脚印,走出了有“桂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聚焦
党建引领街道掀起“三清理”热潮
万事开头难。乡村振兴在桂城开展之初,遭受到居民的不理解,甚至出现了居民阻止“三清理”的情况。很多居民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跟自己无关。”面对这样“上面热下面冷”的困局,2019年7月,桂城街道召开“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凝聚社区、经济社、党员、群众等各方合力,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
此后,在各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带头连同第三方公司,在全街道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三清理”工作热潮。以夏东社区为例,光是5月至8月初,就动员8280人次,清出垃圾杂物4094吨,社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在石石肯社区,经过乡村振兴“三清理”,原来又黑又臭的黄洞涌,经过清疏整治,恢复了清澈。居民亲身经历着乡村振兴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态度也从“拒绝”变成“期待”。
模范引领再次启动“五星文明家庭”命名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曾表示。为了紧抓乡风文明建设,时隔三十年桂城再次启动“文明家庭”命名活动。
命名活动重点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大板块,以及家居整洁、爱护环境、家风淳厚、正风守法、治理有效五个维度,对农村社区户籍家庭进行评议命名。并设立“最高1000万元创业贷款、家庭成员每人享受价值550元免费体检”等10大类64项,涵盖就业创业、培训教育、文化活动、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奖励措施,对获命名家庭进行奖励。而这五个维度不仅是评议标准,更是对桂城22个农村社区,4万多户籍家庭的一个倡导,通过对照自身家庭,思考提升方向。
据统计,共有10000多户农村户籍家庭,逾5万人参加命名活动。经评议,伦翠琼家庭等一批“五星文明标兵家庭”和“五星级文明家庭”纷纷涌现。他们将以自身故事作为模范,助推乡风文明提升,带动更多农村户籍家庭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当中去。
规划引领树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杂物清理走了,居民更积极参与了,但如何才能在乡村振兴路上打造出“桂城特色”?桂城尝试用“规划引领,打造标杆”来解答这个问题。2019年,桂城将叠南、叠北、夏东、夏南一等6个社区定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居,聘请设计团队对它们开展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实际进行整体谋划、连片提升。
针对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典型岭南水乡水乡的叠南、叠北社区,以茶基十番、龙舟竞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内核,联动千灯湖,共建西部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片区,打造桂城特色的“宽窄巷子”;而夏东社区、夏南一社区以一河两岸、古树参天的水乡底蕴,将联动映月湖,共建中部三圣-映月滨河慢行景观带,创造舒适、生态、宜居的魅力岭南水乡。而这些项目,将成为未来桂城乡村振兴的先进样本。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表示,将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为南海加快高质量发展营造更高品质的城乡环境。2020年,桂城在乡村振兴工作方面,将加强统筹,精细布局,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狠抓乡村示范点建设,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提升,打造乡村振兴“雁行梯队”。以生态振兴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打造具有桂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为南海高质量发展贡献桂城的力量。
亮点
900㎡违建变成停车场生态振兴助推产业振兴
多年以来,石石肯社区一村西粮仓围的一块集体地块,被部分居民占用,搭建了棚架用于养鸡、堆放杂物,甚至违法建设了砖房对外出租,违建面积达900多平方米。违建不但占用了公共用地,还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2019年3月,石石肯社区联同执法部门对该违建进行了依法拆除。
“社区户籍人口有12000多人,外来人口有24000多人,常住人口共30000多人。人多车多,停车成为一个难题。而车辆乱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更是屡禁不止,还常常引起纷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为合理利用清理出来的地块,了解决居民停车需求,社区决定将一村西粮仓围清出的地块用作停车场。
经过改造,地块划出了80个停车位给居民使用。据介绍,新增的停车位每年将增加20万元集体收入。“环境更干净了,安全隐患没了,停车难问题解决了,还增加了集体收入,乡村振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石石肯社区居民关绮敏称赞道。
数读
●建立乡村振兴联席会议机制,32个职能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乡村振兴问题。组织6批次共1200人次分赴省内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全年共召开3次全街道的工作动员部署会、2次现场会和7次职能部门联席会议。
●划拨约2700万元项目扶持经费至农村社区开展零星工程,组织第一批39个建设项目纳入街道重点项目工程库,涉及资金总额约1亿元。
●22个村居均实现“三清理”全覆盖,100%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累计清理垃圾约6万吨;新建污水管网12.69公里;投入600万元在叠滘圣堂设置地埋式净水装置。
●约222亩的夏南二工业区、106亩的夏西简池工业区完成交易,石石肯社区约107亩“六亩围”地块土地前期整理以及100亩“黄柏围”地块完成上平台交易进入实操阶段。
撰文/黄佩雯 供稿杜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