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从“先行一步”到“先行示范”
■位于丹灶的佛山仙湖实验室。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徐工塔机车间。珠江时报记者/梁卫展摄
■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提到丹灶,你会想到什么?
名字有趣!地处佛山“丹田”之位,因1700年前东晋道教学家葛洪在此地结灶炼丹而得名。
敢为人先!尽管“小仙翁”这段历史遥远如传说,但148年前丹灶人陈澹浦父子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却历史确凿,124年前康有为推行维新运动的不懈探索言犹在耳,60年前丹灶“五金之父”徐才返乡开设首家五金厂奠定丹灶制造基因,开启了丹灶创新有为、敢想敢干,成为珠三角最早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先行镇的历史。
产业很强!半个世纪来,丹灶从五金撞钉、螺丝、鸡眼扣发端,延伸到专业部件、五金机电、汽配等,再升级到新能源、智能安全、新材料、生命电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镇域范式!一条条不停歇的生产线,铸造了丹灶制造的辉煌。从一个“灶”到一座城,从装备制造“先行一步”到新兴产业集群“先行示范”。毫无疑问,丹灶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就是南海一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镇域探索史、发展史。
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佛山的32个镇街,是众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其中,不少镇街的产业集群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比如北滘是“家电之都”、南庄是“建陶第一镇”、大沥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丹灶则是“中国日用五金之都”。
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是丹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敢想敢干,正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
时间回到1980年春节前夕,南海的第一批万元户在丹灶出现,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领县委领导班子敲锣打鼓,到丹灶南沙大队“五金大王”徐才家中“贺富”。“南海贺富”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丹灶也被称为“开模具”的地方,给南海乃至佛山的发展输出了很多经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社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象南海县这样坚定地前进》。
“丹灶五金”也伴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成长,2004年丹灶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
当时,丹灶143.5平方公里土地上,遍布各类五金制品企业约6700家,工业年产值超300亿元,产品涵盖灯饰五金、厨卫五金、汽配机械等3万多个品类,丹灶的五金产业在国内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20%,支撑着海内外工业和民用五金之需。
以一镇之力,丹灶把这一传统行业所能达到的能级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称号,更是成功迈入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的行列。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势头猛劲头足
这些年,南海这口“灶”火势依旧很旺、势头很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丹灶依然有熊熊的火焰。这样的丹灶是怎么炼成的?
20年前,丹灶就开始谋求专业镇的转型升级,从时间维度而论,这是佛山最早行动的专业镇之一。当日系汽车大举进入广州的时候,丹灶抓住机遇引进了一批制造汽车零配件的中小企业,随后建立了佛山最早的“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丹灶也从此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2009年,丹灶又开始布局氢能产业,从政策制定、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到推广应用“六位一体”齐头推进。2017年,丹灶镇率先提出了建设仙湖氢谷的构想。此后,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迅速崛起,丹灶一跃成为全国氢能产业的先行地。
如今,丹灶已集聚了48家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核心项目计划投资超30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超千亿元,形成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加氢,到燃料电池及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
2018年,丹灶镇成功申报建设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担起了为产业发展探路的重任。如今集聚了徐工、中科云图、中兴新地等智能安全领域的头部企业150多家,具有国家园区、万亩规模、龙头企业、院士项目、平台集聚、顶级配套等强大优势。
过去,五金制品、日资汽配、机械设备是丹灶产业的“存量”,为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新能源、智能安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电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了丹灶产业的“增量”,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成色越来越足。
形成重点产业和高端人才“引力场”
不止在佛山,哪怕在广东1600多个镇街里,丹灶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除了亮眼的经济和税收增速,它还有一个更醒目的标签:一座被院士和重大项目以及创业者“偏爱”的制造业重镇。
他们有多“偏爱”丹灶?有“数”可证。
仅在2022年上半年,丹灶签约、落地项目就达50个,计划总投资超180亿元;丹灶拥有院士项目22个、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3家、上市企业2家,可有效推动有为之乡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良性循环。
为什么丹灶备受青睐?丹灶的吸引力很直观。
丹灶镇党委政府不摆“花架子”、不开“空头支票”,而是始终提着一口气,鼓着一股劲,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实功夫,把保障做强、把服务做实、把环境做优,为项目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要载体!丹灶镇按照“项目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发展路径,形成仙湖氢谷、智能安全产业园、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瞪羚动力谷、联泰科技园、中岩泰科产业园、联东U谷、澹浦科技园等各类产业载体超175万平方米。
要政策!丹灶创新出台了八个“黄金十条”,大力扶持上市融资、科创研发、人才团队、品牌标准、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安全产业和生命电子产业。其中对单个生命电子项目的最高奖励达1亿元,对单个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最高奖励达5000万元,对单个智能安全项目的最高奖励达3000万元,对单个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最高奖励达1000万元,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配套奖励可达区级立项扶持资金的150%。
要服务!丹灶深入推动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率先成立重大招商项目专职专班工作制,比如成立徐工办、康明斯办、国电投办等精准服务机构,为客商提供洽谈、签约、落地、进驻、建设、投产等一条龙闭环式服务。
要上市!丹灶大力实施“510”工程,通过优先出让土地、加大扶持奖励、链接上市资源、提供精准服务,用五年培育引进超过10家上市企业,构筑大湾区上市企业的高地。
要生活!丹灶按照“产向南北移、城往中间聚、产城人相融”的思路,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持续将优化医疗卫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来时路已成过去,新时代有为之乡将如何续写产业传奇呢?在新的历史航道中乘风破浪的丹灶,更加值得期待。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