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脉 生生南海” 背后的雄心
南海高规格召开文化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
南海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示意图
南海水上巴士线路图
一图看懂南海文化发展新格局
扫码了解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如何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
11月17日,南海高规格召开文化发展大会,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紧接着这场大会,11月18日,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拉开帷幕,以艺术之名向世界发出邀约,展现出“岭南文脉 生生南海”美好前景。
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南海很强,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百强区第二名;在中华文明史中,南海文化分量也不低,这里诞生了以“双肩石器”为代表的“西樵山文化”,成为了点亮珠江文明的灯塔。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南海吹响了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以文化力量引领城市飞跃,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其背后有何深义?
以文塑城
全国百强区的转型探索
今年以来,南海提出“1114”工作体系,即一目标(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一平台(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一主线(抓改革促转型)、四领域(城产人文)。其中,“城产人文”是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的“四梁八柱”。如果把南海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城就是“骨骼”,产就是“肉体”,人就是“血液”,文就是“灵魂”。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东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时代浪潮中,南海重磅发布《南海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南海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城产人文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了“路径图”。
根据《意见》,南海将围绕“1114”工作体系,坚持以文铸魂,坚持以文塑城,坚持以文兴产,坚持以文化人,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文化引领功能,全力构建南海“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全面融入生产生活,为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扎实有力支撑。
这正是南海在全力奔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对高质量发展蓝图的一次表达、一次瞭望。
早在今年3月,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南海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让南海被更多人记住和向往。
文化引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南海基于自身发展的历史和需求,对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要部署。
当前的南海,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备物质基础。南海已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百强区第二名,以不到全省千分之六的土地,创造了全省近百分之三的生产总值。纵观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南海虽然是珠三角的改革先行区、制造业大区,但想在全国2800多个县区中脱颖而出,被别人记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南海深刻地认识到,在经历拼经济、拼城建后,拼文化将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要想迅速出圈,文化的力量往往比经济的力量更有效,跑得更快、传播更广。为此,南海在文化发展上率先扛起大旗,希望通过文化创新赋能城市、扩大优势、赢得未来。
说干就干,自提出文化引领之后,南海就雄心勃勃地发布桑园围水脉规划,以“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为愿景,打造中国智慧的生态文明绿脉,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文脉,水乡人居的美好生活水脉。
今年6月,南海首次提出“三带三区”概念。在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后,最终在11月17日重磅发布文化高质量发展新政,打造“水上南海”,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并通过“塑形”“通脉”“壮骨”“强肌”“铸魂”等系列“组合拳”,把南海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以文化力量引领城市飞跃,这是南海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呼应: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强化文化引领功能,既是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有力支撑,也是新时代下南海为全国众多制造业强区作出的有益探索。
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看来,当一座城市谈文化追求,寄希望于通过文化向世界讲好城市发展故事,无疑是其展现文化自信的深度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南海,会发现这座全国百强区日新月异发展背后所蕴含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智慧,更能让人在这里看见信心,洞见未来。
三带三区
千年古郡的文化创新
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与核心区,南海的文化分量不低: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1400多年的建制史的南海,素有广东“首府首县”之誉。在千年人文历程中,南海不断产生影响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性财富和历史人物。
百越时代,先民乘潮而起,西樵山成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秦汉时代,百万征夫下南海,华夏先民逐潮而下;唐(北)宋时代,外舶云集会广州,南粤商旅赶潮而出;(南)宋元时代,珠玑移民实广府,中原移民逆潮而生;明清时代,围田垦拓昌文教,广府人民知行合一、碣潮而兴;近代以来,奋发有为争先进,南海仁人志士望潮而奔;改革开放以来,兴工兴城日日新,南海人锐意进取、弄潮而歌。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如何推动南海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南海的重大课题。
激扬文化自信,勇立时代潮头,是历史留给南海的启示,更是南海在新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为此,南海区委区政府提出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期望通过文化的力量塑造更加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讲好南海故事、彰显城市个性。
探本溯源,是文化自信之基。在深邃的历史进程中,南海是一座水润之城。西江、北江在这里奔流不息,899条大小河涌覆盖85%以上乡村。近2000公里的“城乡水脉”,既是物阜民丰的生活带,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
水也因此成为南海时空演进的重要载体。在千年流水的浸润下,南海以水定形,依水而兴,由水而荣,并积淀形成三条文化带——郁水官驿文化带、桑园围文化带和省佛通衢文化带。
守正创新,是文化担当之要。为激活文脉水脉,南海将依托“三带”,融合数字科技、文化创意、音乐艺术、户外休闲等各类元素,着力建设千灯湖中央活力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以及环樵山水乡活力区,打造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
作为落实“三带三区”的具体抓手,“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应运而生。该发展计划包括“水上交通”“水上旅游”“水经济战略”三大策略。其中,水经济战略提出以水带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这也是“水上南海”发展计划的创新之处。
“打通内水,赋予支河涌游览的功能,创造全新的滨水体验,是本次发展计划的最大亮点。游客既有坐船探访的体验,同时也可以游览古村,体验多彩民俗。”殷秩松表示,“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将更好地推动南海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新发展,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海、向往南海、爱上南海。
如潮涌,似风雷。随着“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南海文化发展的“一池春水”被频频搅动,各镇街纷纷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讲好本土文化故事。
桂城发布“水上桂城”发展计划和27个文化产业“明星”项目,提出潮岸、潮玩、潮游三大策略;西樵将聚焦“打造岭南水乡国际文旅度假胜地”和“大湾区文旅产业新高地”两大定位,以大文旅促进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提升西樵全域新活力;大沥以“盐步老龙1432”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城市标杆,打造大湾区商贸文旅新极点;里水提出建设“善美里水”,力争将“善美里水”打造成基层治理的一大品牌。
岭南文脉,生生南海。在这幅活水新画卷中,“人与水”互动,“城与水”互融,“景与水”互生,“业与水”互促,千年古郡持续绽放新魅力。我们期待,拥有庞大且生机勃勃的文化发展脉络的南海,通过优秀在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勇当广府岭南文化传播的“世界使者”,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化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南海还在推进一件大事,那就是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是广东省委赋予南海的任务,也是南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一次厚积薄发。
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南海已找到创新路径。作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文旅项目,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在西樵启动。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艺术家深入南海的田野村巷,通过融合在地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了73组艺术项目。
这是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的首次完整呈现,更是一项以文化艺术带动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南海剑指“大湾区文化高地、世界文化艺术旅游目的地”,把大地艺术节作为重塑城市IP,推动在地文化走向世界。
正如外界所期待,首届南海大地艺术节成为了爆款。据统计,在艺术节开幕后的首个周末,西樵镇各景点和各艺术区域共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等网络平台, “南海大地艺术节”成为了高频词。
南海大地艺术节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形象,助力南海乃至佛山文化“走出去”,更增强了本土文化旅游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成为疫情后文旅市场的爆点和标杆项目。与此同时,南海大地艺术节还激活了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了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促进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西樵山开心农家美食农庄老板曹健锋是艺术节的餐饮合作商户之一。开幕当天,他从早忙到晚,客流量较往日明显增加。对于外地来用餐的游客,他总会多问一句:“觉得味道怎样?”在他看来,美食文化也是南海的优秀文化之一,并自觉把这种文化传递出去。
“艺术让儒溪村更美,生活更美,南海更美!”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表示,艺术家在地创作,改善利用了老旧建筑空间、丰富了村民聚会场所、带动了村里的商业,更有效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发现家乡之美。
作为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孙倩表示,大地艺术节是连接乡村与艺术家的平台,但艺术家从来不是主角,本地村民才是。
对此,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海洋深有体会。他介绍,在松塘村、儒溪村、平沙岛、凰岗村等艺术区域,共有数百名当地村民踊跃报名成为艺术节志愿者,当中既包括年轻人,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他们自觉承担起观众接待和游客讲解等工作,“也许他们并不专业,但他们却是最懂本地文化的一批人,而这是外来游客最需要的”。
不难发现,大地艺术节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当地老百姓的感化和提升,这也是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整合凝聚和提升的一股力量。
未来10年,南海还将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将南海打造成为各类文化载体的集大成者,让一座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融入天地的博物馆走进大众生活,引领大众审美,促进本地乡村文化艺术和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让广大青年带着梦想、带着创意下乡创业,让乡村将成为“既容得下肉身,又放得下灵魂”的理想栖居地。
记者观察
从依湖造城到水上南海,南海为全国探索了什么?
“水”是岭南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对南海而言,水更是灵气所在,它培育了南海“海纳百川、文化赶潮”的城市气质。
南海是依湖造城的开山鼻祖,作为全省“三旧”改造的先行者,南海大手笔谋划的千灯湖,至今依然是众多地区和城市争相仿效的连片改造“样版”。千灯湖片区是南海推进城乡融合,生动诠释生产、生态、生活空间“三生融合”的最早范例。千灯湖的造富传奇,也让“神奇的南海人”盛名远扬。
随后,“泛千灯湖”模式在南海如涟漪般不断延伸。映月湖、文翰湖、孝德湖、博爱湖、仙湖……依湖造城的背后,是南海通过生态环境的修复再造提升城市品质,将环境竞争力转化为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集聚的吸引力的“杀手锏”,这也让南海这座工业城市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南海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百强区第二名。
然而,新时代是一个文化论输赢的时代。环顾全球一流的城市,它们必然拥有一流的文化竞争力,国外的纽约、伦敦、巴黎,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无不如此。文化吸引力已成为城市最强大的吸引力。城市有没有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决定了能不能留住人、留住什么样的人。
进入新时代,南海提出全面打造品质彰显、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如何建设现代化活力之城?南海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以及年轻人。为此,南海希望通过以文润城、以文兴城,把南海打造成为活力之城、梦想之都,让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们向这里汇聚、在这里沸腾。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南海提出以“水上南海”发展计划为抓手,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
“水上南海”发展计划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通过推动滨水土地经济、滨水商业经济、滨水旅游经济发展,应对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竞争;更在于重新解读南海历史水系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关系,通过以水为媒、文化领航、水文共彰,推动“城产人文”深度融合,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注入活水之源、文化之力。
从依湖造城到水上南海,不变的是水这一载体。如果说,依湖造城是南海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的“面子”,那么,“水上南海”则是为这个好看的皮囊注入有趣的文化灵魂。通过激活文脉,近2000公里的“城乡水脉”将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动力轴”、融合南海文化和城市功能的“魅力带”,厚植民生福祉和城市生态的“活力源”。
传承优秀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融入生产、生活,通过不断创新焕发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历史上的南海,从不缺乏为中国找路的人和事。而且,越到关键时刻,南海越是爆发出这种力量。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南海提出以文化力量引领城市飞跃,这是南海的新征程。作为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强区,南海正在为中国工业城市的文化建设探索新路;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与核心区,南海找到了文化突围的方式和方法。这正是“闯将南海”的独特价值。
大咖论道
为文化搭台 让文化唱戏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西樵山书院执行院长殷秩松:今天我们不应该仅仅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城市在全域发展中都要为文化搭台,让文化来唱戏,这对于南海城产人文融合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要把文化再当作一件衣服,文化就是我们的灵魂,是未来心之向往的所在,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
艺术家不是主角本地村民才是
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孙倩:大地艺术节是连接乡村与艺术家的平台,但艺术家从来不是主角,本地村民才是。艺术节在创造交流与对话的同时,也需要本地人与外来者的一同共建,因为南海不只是佛山之南海、广东之南海,更是天下之南海。
为南海文旅产业搭建新版图
携程集团政府合作部CEO张旭:作为头部旅企,携程选择南海,是因为南海的区位优势、人口规模,以及面向大湾区的市场地位,决定了这里有充分的市场规模。文化是每一个旅游产业目的地的精髓和核心,我们希望未来能够依托南海丰厚的文化底蕴,共同打造南海文旅标杆。后续我们也会把携程的产业联盟和资源带进来,为南海的文旅产业搭建新的版图。
让年轻人去创造去体验
北辰青年创始人宋超:如何打造让当代年轻人喜爱,并且愿意把它发扬出去的文化?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年轻人去创造、去体验,比如在南海做的“趁墟而入”青年行动计划,它将根据不同墟市的区位优势和条件,引入青年社群和业态,对墟市街区逐步进行整体改造,采用“社区营造,青年共创”的方式进行长期、整体运作管理。
创作地方特色作品吸引更多游客过来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沈烈毅:这次对南海的深入考察,发现南海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更加完整。大地艺术节的举办,能够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走到一起,文化和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度,艺术家到这里来找到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接下来就会有很多游客吸引过来,慢慢地就能够把本地一些好的文化传播出去。
南海的村落既古老又现代
日本国际艺术家松本秋则:在日本,很多地方要不就像中国的大城市一样很新,要不就是一些很旧的村子,很少像南海这里的村落,既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东西,又不断引进新事物和现代元素;既尊重传统,又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文/珠江时记者 黎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