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镇街齐发力 激活文脉水脉
11月17日,南海区高规格召开文化发展大会,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描绘了南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蓝图方略。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南海七镇街齐发力,出台一系列举措,以文铸魂、以文塑城、以文兴产、以文化人、以水为脉,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推动南海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南海持续焕发千年文脉的时代新活力。
桂城
以水为脉 打造“水上桂城”
距离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召开仅一周时间,11月23日,桂城便举行“X无限可能—艺文平洲畅想会暨网红水岸启用仪式”,以“水上南海”发展计划为背景,现场发布“水上桂城”发展计划,网红水岸、东平浪漫水岸等27个文化产业项目闪亮登场。
桂城精心规划水上观光线路,将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根据“水上桂城”发展计划,未来市民可以乘着船去到“潮岸T台”主题水岸,沿河漫步到网红水岸的影视文化街,再乘缆车过河,两岸霓虹尽收眼底;到“粤韵永安”主题水岸,为浓厚的传统广府文化驻足;还能到“玉见平洲”主题水岸,参加一年一度的玉文化节,体验玉文化与国潮复兴。
桂城以水为脉,依靠着发达的交通网、不断崛起的文化地标,赋予老城区“新玩法”,加速建立“一切皆文化、无处不艺术”的硬件建设格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提供动力源泉。
九江
依托桑园围 构建“两带两廊四片区”文旅格局
依西江而生的九江,作为南海唯一全境都在桑园围内的镇街,打造与桑园围水脉相伴相生的各项文旅产业,有着“五文化、十非遗、全域游”的文旅“底气”。
其中“五文化”为儒林文化、鱼花文化、龙舟文化、华侨文化和米酒文化,“十非遗”则包括三项省级非遗、四项市级非遗、三项区级非遗。
地处桑园围核心区域的九江,九江将活用“水文化”名片,依托桑园围核心区域的优势,构建“两带两廊四片区”的文旅格局。其
中,“两带”是指沿着桑园围肌理,串联三乡围、海寿岛、海心沙、西江外滩、北江外滩、湿地公园,共筑西北两江生态文旅带;“两廊”是指依托儒林水道(南北主涌)、人字河(东西运河)两条黄金水道,贯通西江、北江,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四片区”则是指河清水脉片、南国酒镇片、烟桥璜矶片、农旅融合片。
在此规划下,九江未来将充分整合文旅资源,打造龙腾鹭影、南国酒镇、诗意海寿、烟桥古村、蚕房活化五大重点项目。
西樵
办好大地艺术节 打造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
在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上,西樵发布了《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西樵将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先行探索区”,聚焦“岭南水乡国际文旅度假胜地”“大湾区文旅产业新高地”两大定位,以大文旅促进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提升西樵全域新活力。
《规划》提出,西樵将打造“一核三片”产业格局。其中一核是听音湖产业创新核,打造文旅运营总部基地,引领区域文旅创新升级;三片是产旅融合创新片区,包括华南轻纺城产业创新片区、大健康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创新片区和南方影视中心产业创新片区。
未来,还将聚力休闲度假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服务产业、“文旅+”优势产业四大产业提质升级,并实施文旅可持续发展“五个三”行动计划,出台覆盖七大方面的配套政策,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推动佛山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的“愿景图”变为“实景图”。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南海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开幕,134位全球艺术家精心创作的73个艺术项目精彩亮相。此外,西樵“樵湖十八曲”水上观光游船也在当日正式投入运营,助力西樵打造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
丹灶
水脉成链 打造有为之约之旅
在丹灶,有为水道犹如一根项链,串联起沿岸美景,市民和游客穿梭其中,犹如穿越时光隧道,从古看到今,感受千年岭南风韵。近日,南海区以水带城,分区推出13条水上主题游线,其中包括丹灶镇C线有为之约之旅(昼夜线) 和F线东平金沙之旅 。
有为之约之旅(昼夜线)属于“水上南海”示范段,该主题游线以“文化+体验”实现岭南游船与古韵书香相融合,将良登田园印记、苏村、康园、伏水湾、西城圩(大岗)、忠义主题园、仙岗等景点串联起来。
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在东平金沙之旅主题游线内,金沙岛湿地公园格外亮眼。公园范围内包含水域、滩涂、林地、草地等,是南海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丹灶已在金沙岛湿地公园内建设完成金沙湿地展馆,展馆将游览和学习融为一体,把科普教育延伸到户外,极大拓宽了科普阵地。接下来,金沙岛湿地公园还将围绕“玩湃全科体育公园、克利伯环球航海体验馆、浪速水上运动中心、克鲁伊夫足球”四大品牌打造金沙旅游休闲运动岛和金沙岛体育公园。
串珠成链,两条主题游线集中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美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说是一次文化之旅、美食之旅、生态之旅。
狮山
赓续千年文脉 激发官窑古驿道新活力
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提出构筑“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其中,大桃园产城活力区是南海文旅产业发展的极核之一,将以官窑古驿(七甫、瑶头、文头岭古窑址和官窑十里长街、石门、西华)为核,焕发千年古驿新活力。
如何赓续狮山千年文脉,激发官窑古驿道新活力?对照儒溪村的成功经验,狮山坚定了这一举措:构建古驿道经济带文化带,以古驿道为线,以儒商文化、历史遗迹为珠,以文脉串珠引线,建设成一条集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商业居住等多功能业态于一
体的古驿道文化长街。
同时,结合“南海水上巴士”项目的线路规划,狮山将进一步谋划“水上旅游”线路的打造和建设,牢牢把握广佛西环落地和大桃园产城活力区建设机遇,打通北江、西南涌、汾江黄金水道,作为“水上南海”重要节点,串联狮山辖内的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历史古村、非遗民俗、生态农业等文旅资源,打造集水上娱乐、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业体验等一体,多业态融合的综合项目,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作出狮山担当。
大沥
围绕省佛通衢文化带 打造盐步老龙1432项目
南海区文化发展大会提出“水上南海”发展计划,将在中央活力区打造老龙互访之旅线路,围绕“盐步老龙巡游”这个主IP,打造“龙腾南海”的IP。
这与大沥的文旅业发展规划不谋而合。事实上,早在11月13日,大沥就发布了《大沥镇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一轴两廊四区”文旅体空间发展格局,将围绕省佛通衢文化带,打造区域IP。
盐步老龙已有590年历史,当前,大沥镇正围绕“盐步老龙”文化IP,在大沥盐步相关区域打造盐步老龙1432项目。项目坚持保护开发原则,对盐步旧城片区中品质不高、长期闲置、利用不足、功能不优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结合片区外立面、绿地、公园等整体改造,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实现人居环境、经济、产业、文化等综合协调。
作为南海区首个以文化为主题脉络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片区,盐步老龙1432项目通过活化百里芳华盐步老龙示范区、南海酒厂、南海粮仓、盐步直街等区域,打造一个集办公、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产、人、文融合标杆文旅创意产业项目。
此外,大沥还计划在雅瑶水道打造鲤鱼洲项目,拟借助区域独有的江景资源,引入社会资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将鲤鱼洲打造为集产业和生活休闲为一体的都市型旅游观光点。
里水
做好水文章 大力发展“两带三线”
里水南北全域融入“郁水官驿文化带”“大桃园产城活力区”,贯穿里水的梦里水乡之旅(昼夜线)、源流怀古之旅、桃园展旗之旅三条航线,成为“水上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此契机,里水将大力发展“两带三线”,即古窑源流带、古寺文化带及里水河(郁水)、金溪河、水口大道三大航线。
里水镇将聚焦郁水文化带,挖掘沿线瑶头古窑遗址、金山寺遗址、文头岭古窑遗址、西华寺遗址、贪泉等历史古迹和文化,发力遗址载体,大力盘活“窑文化”。
同时借力西华寺及贪泉历史,在广大青年创业者汇聚的广佛青创城大力弘扬贪泉廉洁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碰撞出现代的“青创文化”,让青年们在文化浸润中创造更美好未来。
此外,里水还将结合现有的贤鲁岛、梦里水乡景区等重要节点,大力发展旅游、餐饮文化,令郁水文化带脉络更清晰,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
未来,市民借助里水的三条水上航道即可深入里水寻根寻源,领略本土“文化源流”的底蕴。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李福云文/珠江时报记者 丁当 沈之强 陈肖玲 陈时然 李福云 吴志恒 欧林菊通讯员 黎昭映 丹宣 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