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来电?先分辨真假再作答
防疫同时也要警惕这些涉疫诈骗套路
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套路逐步升级。本期家书梳理目前常见的几种涉疫诈骗套路,大家一起来了解学习,提高警惕。
案 例 点 击
接到“疾控中心”来电 女子被骗1万元
“我女儿好像被骗了。”近日,家住深圳的李先生报警称,其在南海罗村工作的女儿小李疑似遭遇了诈骗,且自己联系不上女儿了。
接报后,民警迅速展开搜寻,及时找到了小李,成功将其从骗子的圈套中解救出来。
经了解,小李午休的时候,接到一个自称是深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小李在外省接触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要集中隔离14天。
当小李反驳自己未出省时,对方表示可能是小李的手机号码被人冒用,并告诫小李因疫情防控需要,这事不能对身边人说。而后,对方要求小李到酒店单独开一间房做谈话笔录,解决手机号码被冒用的问题。
小李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单位附近没有酒店,小李就到了一个人少的广场。随后,在与对方视频通话时,对方特意给小李看了其周边的环境。看到视频里的环境像是在派出所里面,小李便相信了对方,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将银行卡账号密码给了对方。民警找到小李时,发现其银行卡已被转走1万元,所幸民警及时赶到,保住了银行卡内剩下的4万元。
快递被检出“阳性” 男子为办退款被骗
11月4日,市民阿鸿接到一通“+24”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称其购买的快递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无法送达,但可以办理退款。
阿鸿一听慌了,着急之下按照对方的指引登录一个陌生网址。紧接着,对方给阿鸿发来一个二维码,称用手机扫一扫就可立即申请领取退款。
可阿鸿扫码后,却发现未能领取成功。此时,对方又换了一套说辞,称可能是阿鸿填写的信息有误,需要将其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及密码、手机银行的验证码都发给对方进行审核验证。
阿鸿没有多想,一一照做,还在对方的指引下,开通了某项贷款服务,并将贷来的6000元全都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上。令阿鸿没想到的是,就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他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卡里的6000元已被转走。这时他才意识到被骗。
常见涉疫诈骗套路
1.冒充疫情防控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会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健康码、检测报告、流调异常,或是以“系统故障,需重新核实身份信息”为由,发送“木马链接”给受害者,点击就会泄露受害者个人信息。另一种情形是不法分子要求受害者前往公安机关核查,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防疫工作人员在进行流调时,不会询问与疫情防控无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不会发送任何链接或二维码,更不会向被调查人索要银行卡号、密码或验证码等信息,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流调人员加入QQ群、微信群,更不会以任何理由让流调对象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2.快递阳性理赔诈骗
不法分子会冒充快递公司客服,谎称受害者的快递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无法送达需要进行销毁,同时以可以提供理赔为由,引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或下载APP,诱骗受害者在软件内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密码等信息,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手法,归根结底还是属于“网购退款”类型的电信诈骗。当遇到所谓“客服”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任何非原购买渠道,声称“快递或订单出现问题进行退款赔付”的,一定不要轻信。正确的做法是返回原购买渠道,或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核实情况。
3.冒充疫情流调员推销特效药
有不法分子自称“防控中心某主任”,打电话告知居民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
而且对方会在电话里透露,称有治疗新冠的特效药,进而兜售行骗。
警方提醒:目前治疗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要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网上交易要在正规网购平台。
4.核酸检测诈骗
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防疫人员,打电话称检测到群众行程异常,可能是密切接触者后,会以系统出错要重新登记为由,让其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预约核酸检测。受害人扫描后,银行账户钱被转走。还有不法分子会冒充“防疫机构工作人员”群发信息,谎称可以快速检测核酸进而行骗。
警方提醒:我国的核酸检测结果,是由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和所谓的“私人渠道”。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