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这个来电一定要接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市民请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近期,国内多地多点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每位南海市民都要自觉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另外,各企业、物业小区、公共场所要根据各项要求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筑牢防疫屏障。
老年人请尽早接种加强针
病毒变异了接种疫苗还有用吗?
有用!
现有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仍有保护作用,尤其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显著。
研究人员对新冠病毒Alpha、Beta、Gamma和Delta等变异株的研究发现,现有新冠病毒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对上述变异株的中和作用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但仍有保护作用,尤其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显著。世卫组织专家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极不可能”完全避开现有疫苗保护。
老年人打新冠疫苗有什么好处呢?
多数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与其他人群相比,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虽然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但接种后可降低感染、发病的风险,显著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老年人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后,除了保护自身外,也能间接起到保护家人、亲朋好友和街坊等的效果。
家中老人活动范围小真的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
新冠病毒传染力强,容易传播,老人即使足不出户,但家人、邻里可能为其带来感染风险。而且老人家处于密闭空间,同样可能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患病风险。
只打1针新冠灭活疫苗可以吗?
不建议!
新冠灭活疫苗在接种完第一针7天后体内开始普遍产生抗体,14至28天后体内的抗体阳性率可达60%至90%,所以即使是只打一针,也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
在接种完第二针新冠灭活疫苗之后体内的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人体能够获得更为持续的保护。所以新冠灭活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不建议大家只打一针。建议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获得更好的保护。
为什么老年人接种2剂疫苗后要优先加强免疫呢?
对于老年人来讲,接种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是低于年轻人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在降低,和其他成人相比,老年人下降幅度要更大一些。因此,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完成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还要按照6个月的时间间隔尽快接种加强针。
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只要身体健康情况符合接种条件,没有禁忌症,都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比如,在坚持服药的情况下,高血压人群可以保持血压稳定,可以考虑接种。
但如果有严重慢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恶性肿瘤的化疗期间等情况,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若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建议询问医生,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获得更周全的建议。
“12320”电话是谁打来的?
12320是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
如果接到12320热线电话,提示市民可能为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群,一定要及时接听。
市民应配合疾控部门落实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措施。
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活动轨迹、家庭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调查,都是常见问题。
流调员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
在疾控人员上门处置前,应避免与他人接触,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在独立房间做好自我隔离。
为什么从外地回来要“三天两检”?
外出期间在公共场所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一定感染的风险。核酸检测是尽早发现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重要手段,所以建议市民要自觉主动开展核酸检测。
从感染新冠病毒到发病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因此从接触后感染到检测出核酸阳性往往有一段时间间隔,所以间隔24小时连续进行两次核酸检测能尽最大可能发现阳性感染者。
怎么进行自我健康监测?
自我健康监测是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就诊、考试等。
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向接诊的医务人员如实告知旅居史。
发现健康码红码、黄码如何处理?
“红码”人员应立即向属地社区(村)、单位或疾控部门报告,如实准确提供个人近期旅居史、接触史、个人健康情况,不得瞒报、漏报,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等待转运期间做好自我隔离,佩戴好口罩。
“黄码”人员应立即向社区报告,配合社区排查管理,佩戴好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的黄码人员核酸检测专区进行核酸检测或听从社区的指引安排在指定地点接受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健康码将自动转为绿码。
这些教训要吸取
防疫不力16家重点场所被停业
3月19日晚,南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出最新通告,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通告要求,即日起,暂停南海区范围内所有棋牌室、麻将馆、密室逃脱等密闭且通风不良场所营业。
检查行动
3月19日至21日,南海对全区文广旅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其中3月21日检查了KTV、网吧、电影院、书店、游艺厅、酒店、旅游景区等文旅娱乐场所256家,发现未严格落实相关防疫措施的有27家,已现场督促整改;对16家没有严格执行防控措施的重点场所责令停业整顿。
存在问题
1 “入门三件事”落实不严
有些场所门口员工没有戴口罩、门口测温扫码人员提早撤岗、没有主动对顾客进行测体温、提醒佩戴口罩,未对顾客进行行程码检查,防疫措施流于形式。
3 场所内防疫措施不严
有些场所内有顾客没有佩戴口罩,有些场所未落实75%人员限流的标准,房间人数超额。
3 员工健康管理不严
有些场所没有员工测温、粤康码、行程码记录,有些场所员工半年没有做核酸检测,有些场所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底数不清。
5 个别场所内指引不清晰、宣传氛围不足。
落实不到位一批药店被关停
为避免零售药店防疫措施松懈,3月20日,南海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检查行动,督促药店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本次行动共检查药店100家,对未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现场整改6家、关停整改3家。
存在问题
部分药店店员佩戴口罩不规范、劝导群众佩戴口罩力度不足、对到店顾客未严格落实“三查验”措施、未在显眼处张贴葵花码,未及时更新《居民购药指引》《发热门诊名单》《社区三人小组联系方式》等。
未保留购买37类退热药人员的绿码、退热药系统数据不全。
生产销售不合格口罩两企业被查处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线索,对广东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查扣了涉案同批次一次性医用外科不合格口罩产品。对当事人涉嫌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不符合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行为,南海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处理。
另外,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南海某劳保用品店在售的18盒口罩的外包装上并未标注生产标准、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及口罩的包装内没有出厂合格证。经查实,上述口罩(20枚/盒)售价为22元/盒,当事人涉嫌销售产品标识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卢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