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美食上央视 展示岭南好味道






南海美食又上央视了!从2月12日大年初一开始,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美食中国》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吃出好彩头》开播,大量佛山美食亮相。各主题中佛山的内容均在南海拍摄,充分展示南海美味菜式和美食故事。
《美食中国》是以打造“以人文视角聚焦中华美食”的纪录片栏目。它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擦亮中国美食名片。节目以系列化、主题化方式制作播出。这次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吃出好彩头》以10个中国春节常用祝福语为主题,每个主题内容在广东佛山南海、浙江宁波、山西晋中各选取一至两道菜式组成,介绍其背后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等。
在年初一首期节目中,佛山九层糕率先开播,展现了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舵手潘惠珠制作九层糕的全过程。“小时候,我们乡下的牛生病了无人医治,牛就会自己去找旱莲草吃,病就好了,这种草就代表了健康。”节目中,潘惠珠在江边寻找到旱莲草,为队员亲手制作九层糕,她选用了马蹄、旱莲草、红豆、鸡蛋、红糖等食材。
“节目介绍的都是南海春节常见的喜庆特色菜和小吃,比如虾饺、烧乳猪、烧鹅、煎堆、盆菜、鱼生等。”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12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美食中国》摄制组分批、多次前来南海踩点取材、拍摄制作本次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吃出好彩头》,南海的节庆美食也成为节目中南方粤菜和小吃的代表。
“蒸蒸日上”之蒸鱼
鲮鱼除了做成鱼丸也可上蒸笼
鱼在南海人的餐桌上是常见的美食,蒸鱼是最常见的一种烹饪方式。不同品种的鱼如何去腥,每家都有自己的独门方法,西樵旺阁渔村董事长、南海区餐饮业协会会长吴荣开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鲮鱼在30℃时肉质粗糙,很多厨师就只拿鲮鱼来做鱼丸, “其实鲮鱼在10℃以下时,肉质会变得更为嫩滑,蒸着吃非常美味。”吴荣开介绍,鲮鱼去腥不能用姜葱,要用陈皮、柠檬叶和红枣切丝代替葱姜,能有效去除鲮鱼土腥味,味道会变得鲜甜爽滑。
“大吉大利”之柱侯鸡
豪情就手大利
名厨师徒联手研究鸡脷绝配
在粤语中将猪舌称之为猪脷,“脷”与“利”谐音,寓意大吉大利,这让猪舌这种偏门的食材成为南海人餐桌上的常客。谐音梗同样带火了鸡,鸡与“吉”和“机”谐音,都是好意头。鸡的做法也非常丰富,有豉油鸡、沙姜鸡、盐焗鸡等,柱侯鸡更是其中的经典菜式。
桂城六禾居私房菜馆推出的这道“大吉大利”吉祥菜式,就是由佛山名厨黄炽华烹制的柱侯鸡和他徒弟林雪波烹制的“豪情就手大利”,由生蚝、猪手、猪脷三样主要食材组成,名厨师徒出手,味道自然不在话下,好意头更是让这道菜广受欢迎。
“甜甜蜜蜜”之蛋散
工科生厨师钻研糖分子密码
年前“开油镬”的品种有煎堆、油角、茶泡、笑口枣、蛋散等,多数都是面粉类油炸食品,其中甜口的蛋散很受南海市民欢迎。
丹灶皇上皇山庄厨师张国流制作的蛋散,让人印象深刻,40岁半路学厨的流哥,学的是机电自动化,入行后开始研究食品化学。他制作的蛋散,光是熬制的糖浆配料就有六种之多,包括白砂糖、冰糖、冰片糖、麦芽糖、生姜和柠檬,流哥说之所以这么做,是通过柠檬酸将多分子异构糖分解成单分子糖,变成葡萄糖和果糖,能有效降低糖度,还能长时间保持蛋散的酥松脆化的特色。
“团团圆圆”之 盆菜
荤素共冶一炉烩出和味团圆
盆菜顾名思义就是一大盆菜,食材可以自由搭配,荤素结合,经煎、炸、烧、煮、焖、卤后层层码放,就是百菜共冶一炉,吃的是一种“和味”。盆菜也是乡村喜庆宴席中的常见菜式,过去南海农村有喜庆事,便在祠堂或空旷之地,配以木台木凳,用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一边庆祝。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团圆喜庆之意。
盆菜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一般都会包括萝卜、支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现时不少盆菜还配有花胶、大虾、发菜、蠔豉等。炆猪肉是整个盆菜的精髓所在,亦是最花工夫制作的。
“金玉满堂”之 煎堆
饼状煎堆成就煎堆界“网红”
煎堆民间也称“大馅”,南海本地俗话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说法。这种表皮布满芝麻的金黄色圆球,大的可炸至篮球般大小,南海九江的扁煎堆因为形状特殊,味道香脆可口,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九江煎堆。
如今,九江的百年老字号珍记煎堆屋,仍然保留了传统手工煎堆制作技艺,从清末九江人邹便南始创,如今已传至第五代。九江煎堆的馅料是炒熟的爆谷、花生裹上糖浆做成,然后用糯米皮包裹成饼状,拍上芝麻放油锅炸至金黄便成。
“喜气洋洋”之虾饺
西江野生虾烹制早茶经典
粤语“虾”与“哈”同音,笑哈哈展现的就是喜气洋洋的精神状态。而虾饺作为广东早茶的老三样之一,早已成为南海酒楼的代表茶点。
南海做虾饺出名的要算桂城叠滘的双溪酒楼,虾饺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为了做好虾饺,双溪酒楼老板张永标还特意找到渔民林哥伟,买来西江野生虾,配上竹笋、猪肉等配料制成馅料。虾饺表皮成半透明状,是因为使用了脱筋的澄粉,澄粉开水和面制成面皮,最后包成十二褶的“蜘蛛肚”状蒸熟后即成。
“鸿运当头”之 烧乳猪
速烧烧出乳猪“红皮赤壮”
有“红皮赤壮”寓意的烧肉和烧乳猪,也是南海常见的一道粤菜,这道菜猪肉和乳猪表皮必须起麻变红,代表身体健康,一般在清明节祭祖时必然会出现烧猪,旧时风俗祭祖后家族子孙男丁回祠堂“太公分猪肉”,分的就是烧猪肉。
大沥新世纪大酒楼厨师李敏南擅长烧乳猪,手快、刀快、语速快的南哥,很讲究乳猪烧制的角度和速度,真正上炭火烤制过程只有几分钟,他说之前要先腌制好,用小火焙熟,最后再用炭火将麻皮快速烤出来,这样表皮酥脆、外香里嫩。
“红红火火”之 烧鹅
吹气烧鹅美味胜过北京烤鸭
说起烧鹅,就相当于广东的“北京烤鸭”,南海大街小巷、菜场街边的烧味档口,一定少不了色泽金红的烧鹅,这道粤菜中的传统名菜,在民间广受欢迎。
制作烧鹅要选用广东优质鹅种——清远乌鬃鹅,鹅去翼、脚、内脏,将配置好的卤汁灌入鹅腹中,吹气,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脆皮水匀皮,晾风而后腌制,最后挂在烤炉里或明火上转动烤成,斩件上碟便可进食。好的烧鹅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腻,佐以酸梅酱蘸食,更别具风味。
文/珠江时报记者 王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