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海区经济工作部署
紧盯六大工作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

扫码看详细报道
1月27日召开的南海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对2021年全区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衔接南海区“十四五”发展目标,区委研究提出2021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这个目标是从南海区实际出发,并与省市预期目标相衔接,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能引导全区上下把精力集中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
【2021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 外贸进出口与去年持平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聚焦内外循环,大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狠抓统计工作。积极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判,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推动投资提质扩容。持续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布局一批强基础增功能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挖掘消费增长潜力。积极开展主题消费活动,持续推进粤菜师傅“1+5”工程建设,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
●全力以赴稳外贸。加快推动“南货”回归,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全力打造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聚焦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聚焦“双百”目标,掀起大项目招商新热潮。加快中兴新通讯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力促徐工智能制造基地、中海油服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组建区投资促进中心。
●增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大力建设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园,拓展延伸传统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带动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500家以上。
●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
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研究院、清华新材料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携手大院大所组建更多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工程,确保新增高企达2400家以上。积极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7%。启动实施“鲲鹏人才计划”。
●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探索“一平台一园区一产业”模式,大力建设文翰湖科创小镇、仙湖氢谷、纳米产业园、清华新材料产业园等高端园区。
聚焦改革攻坚,不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快“城市大脑”二期建设。推广“标准地”“模拟审批”“评定分离”等改革举措。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最大限度向镇街下放行政审批事权。
●加大国土规划领域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探索“土地整备”“混合开发”“联动改造”模式,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大力推动国企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加快组建“大市政” “大交建”“大建工”三大集团及南海铝业集团。
聚焦城乡融合,高水平推进实验区建设
●大力实施“一个提升”。积极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城市空间格局,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建设。深入开展“交通大会战”,加快“六纵六横”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南海文化中心、建川博物馆文博综合体等一批文体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两个连片”。大力实施连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力争拆除整理土地3万亩,集中整理一批5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用地。
●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积极做好流域治理、雨污分流、截污管网建设、大气精准防控、固废处理,加快万亩千亩公园、万里碧道、生态景观廊道建设。
聚焦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推动教育高位发展。大力推进新改扩建学校,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组建区职业教育联盟。
●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更多区级医院晋升为三甲医院。支持镇街医院集中打造一批特色专科。
●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精准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海。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工作,做到精准施策、防止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