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如一日 守护江河生态环境
徐远湃获“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徐远湃(右一)参与执法。
二十载如一日 守护江河生态环境
徐远湃获“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去年冬至晚,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业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徐远湃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便带着执法人员冒着严寒,前往西、北江开展南海区捕捞行业扫黑除恶收网行动。第二天凌晨5点,一个长期流窜在南海附近水域的“家族式”电鱼团伙被打掉。
这是南海区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的一幕,也是徐远湃参与上百次打击“电鱼”行动中的普通一次。
43岁的徐远湃扎根渔政基层20余年,以突出的工作成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挥着先进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保护江河生态环境、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为此,他继获评“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渔业执法工作先进个人”后,7月31日又获得“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荣誉称号。
敢于亮剑 保护水域生态健康
20世纪80年代末,曾有两三百艘外地非法电鱼船只在珠三角地区长期流窜作案,造成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江河生态资源,作为基层党员,徐远湃加入渔政执法队伍以来坚持身先士卒,前后十余次乔装成渔民,驾驶渔船,不分昼夜监控非法捕捞行为,最终摸清了“电鱼”团伙作案规律和销售路线,并将收集到的暴力抗法视频、资源受破坏情况及执法方案报送上级,得到了南海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徐远湃还借此大力推进渔政执法“政府牵头,渔警联合”的工作机制,借助法律和公安部门的力量,彻底打掉该团伙。南海区对“电鱼”追究刑事责任,成为全省渔政执法的历史性突破, “南海经验”更为后期全省清除暴力抗法的电鱼团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18年,以家族宗亲为主体的“三水籍”电鱼团伙在南海水域疯狂违法电鱼,并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徐远湃主动向佛山渔政支队和南海区扫黑办汇报,在支队和扫黑办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守执法一线的徐远湃带领队伍历经100多个日夜,突破多个取证难题,最终摸清了电鱼团伙的作案规律,收集到大量的作案证据。
2018年冬至次日的凌晨,他带领来自渔政、公安部门的80余名执法骨干,对该电鱼团伙展开抓捕,成功抓获涉案人员14人,缴获涉案车辆2辆、船艇17艘、渔获物1000余斤以及大批作案工具。该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渔政执法十大涉渔违规违法案例”。
在徐远湃的大力推动下,南海区近5年共破获电鱼案件265宗,其中刑事立案189宗、行政处罚案件76宗,严厉打击了非法捕捞分子的嚣张气焰,为重塑南海江河资源健康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一心为民 推动渔区振兴
在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江河生态环境的同时,徐远湃还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渔区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有11个破旧的内河小渔港,由渔民自行搭建,缺少消防、供电、供水等设施,而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群众对改造小渔港的呼声很高。
2012年上任渔政大队大队长后,徐远湃很快了解渔民的诉求,开始想法子改造渔港。积极筹措资金,走访协调规划、财政、水利、海事等部门,徐远湃克服重重困难,推进渔港和渔船改造。2012年底,崭新的江滨渔船停泊点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80余艘渔船、近200名渔民有了安全整洁的美丽港湾。
在前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徐远湃近年来继续争取上级支持,聘请专业规划机构对全区11个小渔港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出台《南海区渔船停泊点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区级和镇级财政,投入2700万元,因地制宜对全区11个小渔港进行升级改造。当渔区的干部群众对他称赞有加时,徐远湃笑着说,“这些都是基层党员干部该做的事,能解决大伙的困难就好。”
二十多年来,徐远湃始终不忘初心,怀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他的敬业奉献和实干担当,带动着身边人前行不止;他的无私奉献和为民情怀,赢得了群众的交口赞誉;他以还江河一片安宁祥和为愿景,以劈波斩浪的勇气和智慧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塑造新时期渔政人员的光辉形象。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