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现场“出考题”,依法监督水污染防治
2018年9月底形成的南海城乡黑臭水体清单显示,全区需整治的黑臭水体共148 条,要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任务艰巨繁重。
南海区7月30日召开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围绕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南海以什么措施确保完成治水任务?存在的多方面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成为此次询问会关注的焦点。
上午9时,区长顾耀辉、副区长黄颂华带领8名部门负责人,与区监察委、法院、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一起,落座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崇剑等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前,其身后则是列席会议的各镇街有关负责同志和人大代表。
作为黑臭水体整治的成员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做好应询准备。黄颂华汇报完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情况后,会议进入了“有问必答”的关键询问阶段。
“群众反映管网建设规划跟不上治污需要,存在建管不成网、‘僵尸管’‘断头管’问题,究竟有没有?”“镇财政紧张,区财政怎么帮助他们?”“四类排水主体未完全将污水接入管网,污染严重,怎么解决?”……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会上,13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接连追问,提问切中要害,“辣味”十足。作为应询者,相关职能部门不回避问题,坦诚回应。
“询问会上感到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区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多措并举消除黑臭水体,营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作为被询问次数最多的人,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局长叶新说。
“专题询问不是给政府挑刺,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区委的决策部署,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明年,我们还将听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情况报告。”赵崇剑打起“预防针”。
顾耀辉表示,区人大常委会对南海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体现了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鼓励和鞭策。他要求相关部门对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好整理,并承诺将以专题询问会为契机,全方位开展控源截污,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对区内河涌湖库所有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并对排污源头进行溯源,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确保今年底消除102条黑臭河涌、明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目标的实现。
会场焦点
2018年9月底,南海形成了全区城乡黑臭水体清单,需整治的黑臭水体共148条,2020年年底前要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会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多个调研小组,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任务艰巨繁重,南海以什么措施确保完成治水任务?存在的多方面难点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都成为了此次询问会关注的焦点。
焦点1
如何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工程进度?
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局长叶新:
目前治水项目整体上基本按计划进度推进,个别存在一定滞后,据初步统计,约有30个。原因主要是部分管网项目涉高速公路、高压燃气管道等,推进受阻;项目的设计、立项、招投标等审批耗时长;因施工招标流标、涉及农保地等。
为此我们将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和流域片区统筹,对项目立项、审批、招标耗时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尽快解决难题。下一步将完善整治方案,对相关黑臭水体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优化整治方案、加大治理力度,建立通报制度和例会制度,定期通报整治进度滞后、整治效果不佳的河涌,召开进度会分析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解决。
焦点2
采取什么措施治理污染源头?
副区长黄颂华:
南海实行属地管理和河长负主责的工作原则,采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方法,由区环委办、区河长办组织,各镇街开展全面排查工作,从消除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内生污染源等4方面编制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开展治理工作。
三年内实施399项重点治理项目,目前基本按计划推进实施。227宗内生污染源治理项目,140个项目已完工或建成后持续运行;171宗生活污染源治理项目,52个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行;1宗农业污染源治理项目已完成,并处于常态化实施阶段。
焦点3
怎样解决 “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等问题?
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利局局长叶新:
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截污管网约1505公里。针对“截污最后一公里问题”,2019年,南海区计划投入约13亿元,新增建设截污管网300公里,力争完成330公里和86个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预计这些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到今年年底可基本完成全区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由于截污管网建设涉及铁路、高速等部门,业主单位较多,截污管网存在部分节点建设协调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确实存在部分管段因节点未打通,而无法有效发挥收集污水的功效, “僵尸管”“断头管”问题确实存在,但占比不多。针对此类问题,今年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镇(街道)研究制定方案,明确打通接点时间,落实建设责任人,集中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和推进建设,确保尽快完成节点的管网建设。
焦点4
整治工程审批立项耗时较长怎么办?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谭国洪:
近期,区发展和改革局正拟定《佛山市南海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拟将纳入政府年度投资计划的新开工项目,属于区级审批权限范围的视同于已批复项目建议书立项。总投资100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视同于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幅减少项目审批数量和简化审批环节,加快项目前期立项工作。
另外,在现时推行的“数字政府”改革工作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开展模拟审批改革,通过扩大模拟审批项目范围,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的设计、报规、报审等工作,大幅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数字政府”改革要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通过流程优化、系统整合、数据共享等举措,精减审批环节和事项,完善“全程网办”流转机制,实现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以内。
文/珠江时报记者 苏绮玲 通讯员 黄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