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千米专用道上新市民乐在“骑”中
南海聚焦市民实际需求,打通城市慢行系统“毛细血管”


■南海区围绕“增供给、提品质”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通城市慢行系统的“毛细血管”。

■南海里水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指引清晰,绿化靓丽。

■施工人员拆除非机动车道上阻碍行驶的止车石。

■专用道的设置,有效解决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过桥难”问题。
道路更平整了、指示标志更清晰了、路边景色更美观了,骑自行车或“小电驴”时,不用再与机动车争道……这是自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南海市民对非机动车道通行情况的直观印象。
“100公里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升”是2024年度南海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一年来,南海围绕“增供给、提品质”进行发力,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着力解决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存在的不安全、不连续、不便捷、不舒适等问题。同时,南海还因地制宜,制定了“一路一策”的整改提升计划,进一步打通城市慢行系统的“毛细血管”。
高颜值专用道上新提升市民慢行体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饭后,桂城平西社区聚贤经济社村民陈啟新再次带着小孙子来到沿江路旁的绿道上骑行、散步,“这条新建的道路交通指示牌齐全、绿化也很完善。通行之后,环境更美观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的出行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了。”
平西社区沿江路非机动车专用道的“上新”,是南海结合新建、改造道路配套新增非机动车专用道,发挥专用道网络效应,满足市民短途出行需求的缩影。而如何让通行环境更安全、更舒适,也是南海需要思考的课题。
在里水金逢路,市民或许也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里水美景大道金逢路路口起,至金逢路沿江北三路路口的这一段,一排绿化带清晰地将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和马路区隔开。这条长约4公里、宽1.5米的专用道,有醒目的指示牌,引导着骑“小电驴”或自行车的市民沿着专用道行进,不再与机动车争道。
与此同时,交通部门通过对多条专用道路面进行改造,将原本坑洼不平的人行道砖改造成平整舒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同时配以绿色涂装,使得专用道整体外观更加醒目,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的慢行立体过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例如,桂城街道打造的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灯湖东路的人行天桥等。在现有道路非机动车道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性利用空中廊道实现行人和自行车的慢行,打造有序畅通的慢行系统。
破解“车路人”矛盾通行更安全便捷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提升道路品质,改善通行环境,对满足民生需求和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上班途经科创大道,自从橹尾撬大桥设置了专用道后,通勤时间缩短了不少,骑电动车往返的路上也安全了很多。”在桂城街道橹尾撬大桥周边园区上班的员工朱锡和对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开设后的体验深有感触。
科创大道(橹尾撬大桥段)北起环岛南路节点,南至三龙湾大道节点。目前,该路段已新建双向长度约1.9公里、宽度为3.75米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沿途还安装了高度为1米的分隔栏,为骑行者提供了安全的出行空间。
宏旺控股集团是坐落于橹尾撬大桥旁的园区之一,其行政副总苏琪表示,大桥设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一方面有效解决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过桥难”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机、非混行造成的交通通行效率低下甚至拥堵等问题,缩短了园区员工的通勤时间,同时也保障了交通安全。
此外,南海还在桂城街道的联河大桥、平洲大桥、华阳桥,九江镇的龙高路(敦根跨线桥)等路段,通过缩减机动车道以及车道数,增设机非分隔设施,新建专用道等方式,为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提供专门的行驶空间,减少它们对机动车道的占用,有效解决跨线桥路段非机动车“过桥难”、整体过桥效率低下等问题。
整治路面“小高差”营造高品质出行环境
一个城市的通行“幸福度”,不仅体现在车道的宽度,还需关注步道的长度。无论是驾驶的顺畅、骑行的舒适还是步行的愉悦,不同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才能充满更多幸福感。
为让市民乐在“骑”中,南海不仅从出行环境的“供给”入手,还从道路“品质”上下功夫。
“高差”问题是南海为提高市民慢行出行舒适性而重点“盯上”的对象。针对路口缘石坡道与车行道路面之间存在的1~3厘米“小高差”、或是5~10厘米的“大高差”,以及由此带来的骑行颠簸和安全隐患,南海的解决思路是“细排查、快改善”。
自2024年7月起,南海成立交通党员骑行队,通过实地骑行的方式,对已建成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道路中的高差问题、止车石设置不合理,以及标志标识损坏等情况,并联动有关部门进行修复。
如今,在道路两侧,不时可以看到正在进行止车石切割与道路铺设的施工人员,或是穿着红马甲进行骑行检查的党员志愿者,市民的通行体验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的任务是拆除非机动车道上的止车石,然后用沥青铺设,将凹凸不平的路面恢复平整,最后用压路机压实路面,完成后路面即可畅通无阻。”施工方百昌恒嵘园林有限公司的施工员邓玉寒说。
南海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区公路事务中心主任梁海波介绍,经过3个月的排查整治,交通党员骑行队合计排查问题共468个。截至今年11月底,所有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治。
“接下来,区交通局将统筹相关部门继续有序推进人行道出入口放坡整治等专用道的整治提升工作,以小降坡微改造,实现市民群众出行体验大提升。”梁海波表示,南海将形成滚动排查治理模式,以此提升现有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通行能力,持续营造良好的品质出行环境。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燕慧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仇嘉辉蔡声宏通讯员齐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