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12月2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持续用力更加给力2025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以“湾区意识”系统谋划产业战略
    • 打造儒林湾活力中心引领九江未来十年
    • 南海智造“出海”助力中马经贸合作
    • 南海首条低空“生命线”有望春节前开通
    • 南海搭建平台助好企好物“出圈”
    • 免管理费免水电费南海迎春花市招摊主
    • 探总部舞火龙当勇士桂城研学冬令营集结

    第A02版:要闻

    • 推动南海品牌南海好物出圈出海
    • 邀东北“老铁”到南海过大年
    • 南海政务服务进驻华南公证处

    第A03版:要闻

    • 校地双向奔赴文化合作结硕果
    • p25

    第A04版:要闻

    • 100千米专用道上新市民乐在“骑”中
    • 探总部舞火龙当勇士桂城研学冬令营集结
    • 南海原创粤曲《威武生》闪耀大湾区中小学音乐节

    第A05版:九江观察·

    • 龙舟文化为牵引儒林湾活力中心启航

    第A06版:镇街

    • 大沥第六位“金雁奖”得主花落大镇
    • 艺术家驻地创作描绘最美“桃花源”
    • “爆改”乡下老宅打造特色民宿
    • “关爱桂城”分享会12月26日约定你
    • 安全设备不符合标准一企业被罚1万元

    第A07版:视野

    • 能让南方小土豆玩雪的不止“尔滨”

    第A08版:天下

    • 虚假摆拍视频为何屡禁不止?
    • p72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要闻

校地双向奔赴文化合作结硕果

南海积极推动与高校在科创文化方面的合作,推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25日

■在南海区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进会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接受颁奖。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摄

■全国民族民间雄狮少年龙狮公开赛在西樵山举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永谊摄

■佛山首个红色实景话剧《王二的长征》,由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倾情演绎。 资料图片

11月9日,南海区与10所驻地高校签署深化校地文化合作“10+10”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校地文化合作“10+10”),双方在体育赛事、文化艺术、传播宣推3个方面共计10个项目开展校地文化合作。

过去40多天,南海动作频频。无论是2024年南海区高校足球校际赛暨“一汽大众杯”狮山镇百校足球联赛、2024年“黄飞鸿杯”全国民族民间雄狮少年龙狮公开赛,还是音乐剧《咏春》、电影《雄狮少年2》,大学生的身影越发常见甚至成为主角。校地文化合作在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走向现实。

从科创到文化校地合作开启新篇章

20世纪90年代,掌握先进技术和理论的大学老师、工程师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到南海,为企业答疑解惑,甚至加盟南海的乡镇企业,成为当时南海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这是南海开展校地合作的起点,也是南海城市快速发展的转折点。往后几十年,南海不断扩大校地合作,联合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等高校共建研究院、实验室,为南海源源不断输送高端人才。

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最具代表性。2013年成立至今,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先后引进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孵化316家高科技企业。

今年7月,南海再次扩大校地合作版图——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甜蜜牵手,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加速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发展态势,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潜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如何吸纳、留住科创乃至更多领域人才,是南海持续繁荣发展的关键。2024年,南海提出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激活人文经济、科技创新“双引擎”,牵引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

今年11月,南海校地文化合作再进一步。南海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禀赋,密切加强与驻地10所高校的合作和联系,共同开展高校足球校际联赛、龙狮赛事等10项校地文化合作项目,壮大校地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校地在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构建新型校地文化合作模式。

“开展校地文化合作,是南海发展人文经济、推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为地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表示,期待与10所高校、超16万名在校生携手共进,向世界推介南海“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共同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从了解到认同南海文化渐入人心

文化认同是文化合作的基石,了解当地文化又是文化认同的起点。10所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了解南海文化自然是实现校地文化合作的第一步。体育是跨越国界与地域的通用语言,在打破文化隔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顺理成章成为校地文化合作“10+10”的序幕曲。

在南海,足球赛事遍地开花,狮山镇更是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百校足球联赛”。

今年11月,狮山镇百校足球联赛升级为南海区高校足球校际赛暨“一汽大众杯”狮山镇百校足球联赛,增设幼儿园组、高中(中职)组和大学组。其中,大学组反响热烈,吸引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佛山市技师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等高校报名参赛。

作为武术之乡,南海的咏春、醒狮、龙舟底蕴深厚。与此同时,武术又是体育和文化的融合代表,用武术推动南海校地文化合作恰逢其时——11月27日,音乐剧《咏春》超前观影,多所高校学生、老师受邀观看;12月7日,2024年“黄飞鸿杯”全国民族民间雄狮少年龙狮公开赛在南海开锣,各大高校雄狮少年齐聚西樵山天湖公园进行激烈比拼;12月12日至15日,2024年国际咏春拳大赛在南海打响,华南师范大学、佛山大学、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学生踊跃报名。

看完音乐剧《咏春》,不少师生成为咏春文化拥趸。“女主角塑造得十分出彩,她有自己的成长线路、自己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广东东软学院校长孙伟说,作为一名教师,他希望年轻一代的孩子们,也能够同主角们一样,坚定信念,勇于追求人生理想。广东艺术职业学校流行音乐专业学生杨成生说,剧作主题、演员演技、歌舞呈现让人印象深刻,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从参与到推广文化合作结硕果

随着南海文化的渐入人心,越来越多大学生成为“自来水”,积极参与南海文化创作和推广。

2024年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特别项目“在地艺术创作营”就是例子之一。“在地艺术创作营”面向大湾区发出邀约,邀请38组具有多元身份的青年创作者,根据命题和设定的呈现场地进行创作。不久,主办方便收到800份大湾区地区报名资料。其中,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各地院校超过330位/组。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地艺术创作营”通过学习、体验、交流、共创等环节,锻炼文化洞察和艺术表达、提升在地意识和创作水平、展现人文关怀与青年作为,以发掘更多优秀的本土青年创作者,并成为弘扬文化、培养情操、面向未来的青年艺术成长平台,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除了“在地艺术创作营”,不少高校老师乃至“00后”学生还成为“南海有理”理论宣讲品牌代言人——9月11日,“南海有理”理论宣讲大赛·新时代好青年主题专场在佛山大学(仙溪校区)举行。3位来自南海驻地高校宣讲人生动诠释了南海在理论宣讲工作上的深耕细作,推动校地宣传思政共建、深化“校地合作”的积极成效;9月26日,“南海有理”理论宣讲大赛·大思政课主题专场,7名来自南海各中小学、高中以及职业院校宣讲人,立足新时代南海实践,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鲜活的实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

从参与到推广,校地文化合作“10+10”结出丰硕成果,全区校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局面。未来,南海将通过打造“万名学子游南海”品牌,共建新演艺校外实践基地,组建导赏志愿服务队伍等校地文化合作项目,为全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新活力,推动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实现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钊泷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