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人进校园藤编文化“活”起来

珠江时报讯记者曾锐波麻丽丽通讯员梁焕娟李梓俊报道12月9日,大沥镇白沙小学邀请南海藤编非遗传承人梁灿尧举办了《非遗瑰宝,白沙藤编》专题讲座。梁灿尧结合自身创业故事,分享了南海藤编的发展历史,以及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白沙社区是国内藤艺行业的发祥地。经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藤编已成为白沙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2012年,南海藤编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白沙社区修建乡情馆时,专门设置藤编文化展示基地,并成立藤编志愿服务队,由多名拥有超30年从业经验的藤编艺人担任成员,参与外出交流、志愿服务、培训及宣传活动,推广和传承藤编文化。
近期,白沙小学开展了多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学活动,让藤编在校园“活”起来。日前,学校举办“用英语说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活动,师生一同走进白沙乡情馆的藤编文化展示基地,近距离感受藤编技艺的细腻与匠心。师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藤编产品的制作流程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藤编艺人现场示范、演示藤条编织技法。“如何挑选藤条、如何编织出精美的藤制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白沙小学301班陈言杉同学被非遗的魅力深深吸引。
学校还邀请乡情馆负责人、藤编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共同开展藤编艺术展示活动。
一系列的藤编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传统文化,更激发同学们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情怀,为非遗注入了新活力,拉近了学生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