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举办“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加快培养和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赛筑梦匠星闪耀

■互联网营销师项目技能比赛现场。


◀南海职业学校及企业职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竞赛现场。

▲里水直播带货技能竞赛决赛现场,选手录制视频素材。

■“数字南海工匠摇篮”首期研学活动走进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弄潮新时代,数字领未来。11月16日,作为“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一,2024年佛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技能竞赛圆满落幕,但系列赛事的火热效应仍在持续,一大批“数字工匠”脱颖而出,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开创新辉煌。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供给。对南海而言,数字经济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工匠培育是致胜之道,“崇尚实业、尊重工匠”是南海应有的标签。
作为广大技术工人展示精湛技艺的“大舞台”、切磋技艺的“大擂台”以及技能水平提升的“快车道”,“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正成为南海培养和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透过这些赛事,我们看到,南海正以城市之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为技能人才营造开放、包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并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百场赛事
掀起技能比拼热潮
“前期备战、线下培训,技能得到提升,让我更沉下心来钻研前沿技术。”11月16日,2024年佛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技能竞赛圆满落幕,佛山市技能竞赛“技术状元”温剑安的经历,是“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中无数参赛者的缩影。
一年前,为了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和高素质产业人才,推动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南海举办“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设有“未来工匠启航赛”“Z时代工匠领航赛”“产教融合创意成果转化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赛”四大项目。
扩容提质,系列赛事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最初的35场赛事中,既有PLC控制系统运维等传统项目,也有直播短视频技能竞赛等新兴项目,赛事设置、评判标准与数字经济发展缺口人才、产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例如,互联网营销师项目技能竞赛,符合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是人社部2020年发布的新职业。此后,系列赛事不断扩容提质,项目数量增至80余项。
2024年,结合“五万名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参赛”民生实事项目,南海整体策划推出了超过100场数字领域赛事。赛事设计更加贴近南海产业发展需求,更切合南海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赛事扩容后,更多技能人才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更有利于把人才汇聚到推动南海转型发展的最前线。
示范引领,营造浓厚的技能型社会氛围。“以赛带训”成为系列赛事亮点,主办方重视赛前培训、赛中实操以及赛后赋能。赛前,邀请专业导师进行指导;赛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赛后,热潮不断,各类培训持续进行,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提升平台,助力竞赛成果落地转化。
例如,在2024年佛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PLC控制系统运维员技能竞赛中,主办方邀请资深技术专家为入围选手进行集中实操技能培训,掀起专业技能比拼热潮;首届南海区直播短视频技能竞赛结束后,主办方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直播短视频技能培训,助力实体企业通过电商营销方式实现转型。
尊匠爱匠,助力技能人才出圈。南海对技能人才给予充分尊重,在众多竞赛中,一批选手荣获“技能状元”称号,为职业晋升“镀金”。系列比赛也带动基层和企业陆续开展技能大比武,掀起技能人才出圈热潮。
不少参赛者表示,通过竞赛展示个人创造力、提升技术水平,不仅为个人的职业规划、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思路,也让各类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是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一直以来,南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通过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等举措,解决人才供给侧难题。“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的举办,实现了技能竞赛促进项目建设和培养技能人才“双丰收”,让技能竞赛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动力源”。
以赛带训
引育万名“数字工匠”
数据显示,南海上半年已成功举办19场职工技能竞赛,吸引超过53000名职工参与,涉及企业336家;开展赛前培训近20场次,培训职工近2000人次,其中238名职工通过比赛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从“0”到“1”,从“1”到无限可能。南海充分发挥技能竞赛“风向标”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有技者事竟成”,增强职业认同感。参赛选手中,既有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也有来自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老师,甚至还有对新业态感兴趣但经验为零的求职者。
各类竞赛加大实操训练力度,模拟真实生产、服务过程,让参赛者走进真实的实践场景,通过沉浸式参与,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南海区职业学校举办的3D打印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校企)联赛,参赛者在4小时内完成翻页笔的外观设计和制造。不少参赛选手表示,通过比赛提升了独立完成设计和制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找到更明确的方向。
从先进理念,到生产实践应用。系列赛事吸引了全区乃至全市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赛。其中,不乏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选手,他们与一线劳动者、职业院校师生同台竞技,不断推动学研双向沟通,增强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由大沥直播电商产业协会承办的直播短视频技能竞赛、电商讲师智库人才选拔赛、数字经济“三创”挑战赛,通过“培训+竞赛”的模式,帮助求职者掌握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技能。
从知识共享,到资源整合,比赛促进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技能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技能培训和创新的平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竞赛是对行业技能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为现代蓝领提供了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贵芳表示,公司借助“以赛带训”走出一条育才的新路子,从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迈向中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从狭隘认知到“现代蓝领”。竞赛是群英会,也是宣传会。随着赛事持续举办,南海融媒组织职业院校师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产教融合研学游,感受数字南海“智造”的魅力;通过全面、深入、多元的全媒体宣传,带领广大市民走近南海“月入过万的笋工”,围观“工匠秀绝活”,呈现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和不断“上新”的职业类型,引导更多青年走向技能成才之路。
竞赛是手段,不是目的。南海以系列赛事为切入口,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方式变革,挖掘和引育更多具有真才实学、适应发展的“数字工匠”,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助推南海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乘风破浪
激发数字南海新动能
每晚8时30分,佛山南海合诚丰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主播奉振华都会准时上线直播。今年3月,他参加了“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中的互联网营销师项目技能比赛,并荣获二等奖。此后,他通过了互联网营销师证书考试,在镜头前更加自信,一跃成为公司的“流量担当”。
从销售员到直播销售员,奉振华的“进阶”,不仅是南海技能人才不断突破“天花板”的缩影,也反映了南海在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对技能人才的全力支持和不懈努力。
近年来,南海确立了以“三高四新六集群”为发展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背景下,产业工人不仅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还要培养“数字匠心”。
拥抱“数字新浪潮”,“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激发了技能人才的巨大潜能,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工匠”队伍。数据显示,全区产业人才超60万人,其中技能人才约29.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19万人。
这批“数字工匠”作为技术与产业的桥梁,推动南海制造业向“智造”的新阶段迈进。数据显示,南海已有2954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占比67.04%,涌现出75个数字化示范车间,17个数字工厂及12个国家示范试点项目。
人才兴,则城市兴。南海区区长王勇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赛事背后,体现了南海对技能人才的强烈渴望。为了实现技能人才数字技能的飞跃,南海一直以长远眼光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打造真正叫得响的“工匠之城”品牌。
搭好人才成长“大舞台”。《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提到,积极推动规模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建立和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力争三年内平均每年新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不少于5家,到2021年底,全区评选企业首席技师不少于100名。
当好爱才“店小二”。《南海区产业新工匠培育计划(2022~2026年)》明确指出,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中,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毕业生享同等待遇。此外,南海依托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招才引智云平台,建立蓝领产业工人批量对接机制。
建好人才“孵化器”。《南海区百万技工引育计划》提出,到2027年底,技工人才要增至百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搭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建立人岗适配的技能人才使用分配机制、优化稳岗留才机制,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发展后劲”,提升人才集聚“软实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南海,人才处处有舞台、处处有机遇,各类人才都可以在这里大展宏图、实现自我价值。推动“数字经济”与“匠人匠心”融合并进,用心、用情、用力呵护技能人才的成长,必将迎来一个锐意创新、向上生长、高质量发展的南海。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梁慧恩汤晓冰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黄永程曹瑜黄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