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追求技术创新,走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发展之路
独创神经促通针刺法 造福中风病患者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主任袁佳(中)给患者看诊。

■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患者正进行康复治疗。

医院的康复科,患者种类众多,不仅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还有骨科术后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肌肉骨骼损伤患者等。这是因为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科室不同,它是综合性科室,诊疗范畴较广,主要针对疾病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自然就成了医院的“顶流”。
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不仅是“顶流”,还是患者康复运动的“健身房”,其凭借神经促通针刺法等中西医康复治疗技术,赢得患者广泛好评。
独创特色拿手技术 让众多中风病患者受益
一次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就医经历,让来自怀集的蓝先生十分难忘。当时,蓝先生在家突然全身软瘫无力,被辗转送到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后经检查发现是中风症状。
经过系列检查,蓝先生被转入康复科治疗,在该院康复科主任袁佳的建议下,采取“神经促通针刺法”,一个星期后蓝先生就能动了,两个星期后就能行走,很快便出院了。这次经历让蓝先生对康复科的技术连连称赞,回到家乡后还介绍了很多村民前往就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超过2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接近150万人;现有存活患者约600万~700万人,而存活者中有接近75%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功能障碍,不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与家庭造成了严重负担。
神经促通针刺法是由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佛山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南海名中医袁佳独创的中风病针刺治疗方案。袁佳介绍,该技术主要是以人体神经发育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康复治疗Brunnstrom技术、Rood、Bobath等疗法为引导,以快速恢复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为目的,精选中医传统腧穴和身体的关键点来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神经促通针刺法将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总结归纳为3期,即脑卒中软瘫期、痉挛期及分离运动期,根据每期的肌肉运动特点,精选特定部位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治疗效果更加细致、明显,是现代康复理论与传统针刺理论相结合的典范。目前已经推广至云浮市云安区、南海里水官窑、鹤山等地的医疗机构,使越来越多中风病患者受益。
据介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由康复推拿门诊、康复治疗中心、康复病区、针灸门诊4大部分组成,至今已有30年历史,是中医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水平双一流的重点专科。
成就背后,是一代代康复科团队不懈追求技术创新,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恒心。从第一代康复科学科带头人独创“查氏正骨推拿手法”,到当前第三代创立“神经促通针刺法”,康复科不断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发展,致力打造珠江西岸康复高地,增强患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中西医并重 致力打造省一流康复中心
康复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受损或丧失的功能。不止于传统观念中的“腰腿疼痛到康复科针灸、推拿一下”,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的范畴更加广泛。
目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年专科门诊量超7万人次,年出院人数近2000人次,康复病区入住率常年达95%以上。科室可以对各种痛症、骨折等功能障碍、中风、头颅外伤及各种周围神经病损等上百种病症进行治疗,形成了治疗痛症康复、创伤骨科后期功能康复、中风偏瘫康复三大病种的优势。其中,DSA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靶点治疗、疼痛射频治疗术、调神健脾针灸法、醒脑开窍针法、查氏理筋手法、电水浴、神经促通针法为科室核心技术,治疗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同时,康复科注重传承中医药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临床实践,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开展诊治,形成了以“神经促通”为理论核心的临床诊治思维。科室运用特色针灸方法,结合中药及现代康复手段治疗痛证、脑病、面瘫、痹证等疾病,治愈好转率90%以上。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发掘传统中医康复疗法,逐渐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模式。
走进康复治疗中心,可见康复评估研究室、运动治疗室、PTS手法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物理治疗室、高压氧治疗室、骨密度检测室、神经肌电图室等特色理疗设备齐全,是各类患者康复运动的“健身房”。这里凸显了中医理疗结合现代康复的诊疗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山东莱钢医院、宁夏石嘴山医院、广西贵港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疆伽师维吾尔医院等41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接下来,康复科将继续重点开展南海区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工作,结合特色技术,综合探索出一套适合医院医疗体系和适合病人状况的运动正骨矫治法,为脊柱侧弯病人服务。未来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致力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康复中心,不断提升知名度,造福更多患者。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婷通讯员郭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