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不断发展高精技术
医生有新招糖足患者保住了腿


■骨科团队在做手术。

■姚隽给患者看诊。
在有些人眼里,骨科医生干的是“木匠活”,只要把“钩锤钻凿,钳拧钉撬”的技术练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姚隽看来,光有纯熟的技术可不够,还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才可能练就骨科的“金手指”。
在外科手术迈入微创化、精准化的今天,凭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等高精技术,医院创伤骨科解决了患者的疼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运用前沿技术保住糖尿病足患者右腿
87岁的患者王女士患有糖尿病足,脚趾溃烂,左侧大腿因此截肢。如今,右侧大腿也面临截肢危险。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团队运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不仅保住了患者右腿,还慢慢恢复了行走能力。
回想当初刚进院时,医生告诉王女士右腿如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加重坏死、感染、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听到可能要截肢,王女士的心情一下子跌倒了谷底,“难道连右腿也保不住了。”
但是,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考虑到保肢需求,团队研究决定,为王女士切除坏死部分,同时进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此外,医生还对王女士的糖尿病足进行清创术和截趾术,清理溃烂处并切除皮下已经坏死的脚趾。
术后3天,王女士的足部恢复红润,皮肤温暖。王女士通过小腿处佩戴的外固定持续调整截断骨块位置,每天将骨头向上提升1毫米,在持续缓慢的牵张力作用下,王女士右腿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皮肤等组织得到再生。20天后,王女士的创面逐步闭合并且不再溃烂。
创伤骨科主任姚隽介绍,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先进技术。使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可以诱导糖尿病足下肢微血管网再生,促进足部溃疡愈合、避免大截肢,降低糖尿病足的整体风险。
据悉,目前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足防大于治!”姚隽表示,相比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更容易识别,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并积极处理,可使一半以上糖尿病足患者避免截肢。
开展微创手术让老年患者告别“最后一次骨折”
创伤骨科遇到较多的患者当属骨折,其中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概率较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一种,而髋部骨折又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缓慢,而伤后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大增。
姚隽介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做不做手术都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由于传统手术需要切开一条长达20厘米的切口,手术时长2个多小时,输血约400毫升。老年人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经不起折腾,所以不适宜用传统手术。
“做完手术,清醒后就能起身坐起来了!”居民李伯在家里不小心摔倒了,紧急送医后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医院骨科团队根据李伯的情况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术后李伯清醒后就能马上坐起身了,“效果太好了,感谢医生,技术非常好!”
姚隽表示,目前科室主要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先进行闭合手术复位,再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在病人髋部切开3个1~4厘米的小切口,放入PFNA固定。手术时间不到30分钟,出血极少。
“病人清醒后就能起身半坐,3到7天后即可以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行走,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姚隽说,随着手术理念、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进步,微创闭合复位骨折内固定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不可怕,只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骨科疾病
当前,科室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发展方向,运用传统的中医疗法配合现代手术方法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且在手术期采取无痛化管理,既达到良好手术效果,又解决了患者的疼痛,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在严重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累及关节的复杂骨折、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髖臼骨折、严重粉碎骨折、开放创面、骨缺损、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在AO内固定理论与技术、MIP-PO技术、外固定架技术、髓内固定技术、微创经皮钢板置入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和修复重建技术等具有丰富的经验。
微创技术代表着外科发展的未来,在骨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未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创伤骨科将迈向精准化、微创化,也需要临床医生不断开拓创新、实现自我突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婷通讯员郭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