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罗行社区杜家经济社用20年“熬”出来的“发家致富经”——
拒绝分光吃光每年提留集体收入再发展

■罗行杜家经济社的现代化工业厂房。
寓意丰收的秋日,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丹灶镇罗行社区杜家经济社。
在杜家东坑工业区,一栋崭新的四层现代工业厂房成功出租投用,这是杜家经济社耗资1600万元新建设的物业厂房。为何杜家经济社能拿出这么多资金建设厂房物业?
二十年前,杜家经济社集体总收入不超50万元,二十年后,为什么能达到1300万元?其背后有杜家经济社用二十年“熬”出来的一套发家致富经。
提留集体收入勒紧裤头做大“蛋糕”
从丹金大道驱车驶入罗行杜家经济社,沿途可见沙心工业区、高田工业区、东坑工业区“三足鼎立”,形成了罗行工企商贸发达的繁荣片区。这些都是杜家经济社二十年来建设起来的“物业王国”,面积合计200多亩。这一“版图”仍在不断扩张,2022年又斥资1600万元新建一栋现代工业厂房。
2022年,杜家经济社集体总收入约1300万元,如果分红全部分完,每个股民可分得17000元左右。但为了新厂房物业的落成攻坚,当年分红每人仅8000元,提留超50%的集体收入全部“砸”进厂房物业的建设。
土地出租无需成本,同样有收益,为何舍近求远,舍易求难?杜家经济社村民的心中自有一盘经济账:相对于土地出租,物业出租收益更高,长期高收益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物业建设也不断向高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只有土地、物业两手抓,才能不被承租方“掐脖子”,牢牢掌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从效益最大化和长远发展考虑,必须走物业建设的路子。那建设资金从哪来?只能控制分红,提留集体收入作为发展资金。”罗行社区党委书记杜瑞泉表示,勒紧裤头,也要把集体收入的“蛋糕”做大,已经成了罗行杜家全体村民的共识。
锚定方向这一干就是20年。杜家经济社的物业从无到有,不断增多,年出租率达99.5%,集体收入年年递增,从不足50万元到2022年的1300万元,村民的荷包鼓了,人心稳了,信心足了,发展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全体村民每年支持配合提留集体收入,甚至自筹资金凝心聚力推动集体物业建设。
近年,区镇两级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分六留四”模式,这从正面“回答”了杜家经济社20年来“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子走对了。
扮靓乡村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经济好,环境美,现在住在村里,比住城市楼盘舒服。”每天晚饭后,罗行杜家村民昌叔就迫不及待地到家门口的滨水绿道散步。他感叹,近几年,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
“集体收入高了,村民荷包涨了,生活环境也要跟上来。”杜家经济社社长杜仲彬介绍,经济社用集体收入提留的资金改善村容村貌,近五年来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其中投入近400万元建设镇级乡村振兴示范经济社,提升村口景观,拓宽村道,改造停车场、篮球场、公厕,修建一河两岸、滨水游步道……打造出一条传承杜家历史文化,展现新时代生态农村特色的环形景观游历路线。
“分红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靓,福利也越来越好。”村民森伯介绍,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年多发1000元慰问金,加上分红,足够日常花销,还能每日叹“一盅两件”。回首过往,他表示,早些年的“勒紧裤头”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值了!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华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华陈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