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门前水”爱我母亲河
狮山引导村、社、企齐参与,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

■谭边社区实施村前塘岸坡亮化提升后,呈现水清岸绿的景象。

■高边社区实施村前塘及周边环境改造后,环境大大提升。
“以前会看到水里有生活垃圾、漂浮物等,经过整治,现在河水变得非常清澈。”“生活在附近,明显感受到这几年环境好了很多,人们生活也更健康了。”在狮山镇狮南村近日召开的道德评议会上,有村民代表分享了自村志愿服务队巡河小组成立以来看到的解放涌变化和群众自觉维护水道卫生的转变。
河流湖泊管理保护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记者近日从狮山镇河长办获悉,得益于狮山积极落实“全民治水”工作方针,延伸河长体系至经济社一级,引导村、社、企齐参与构建狮山全民治水新格局初见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激发治水活力
根据区委《佛山市南海区“聚力百千万共建水生态”全民治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今年年初,狮山在全区率先发布《狮山镇“强党建·促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把河长体系从镇、村延伸至经济社一级,构建镇村社三级河长体系并进一步压实责任,通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筑牢党委引领、政府主导、河长带头、部门联动的治水防线。
在9月12日南海召开的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工作推进会上,狮山镇党委书记梁觉聪以《全民治水“狮”民融合,合力共筑湾区梦想家园》为题作表态发言,从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和“狮”民共融、梦想家园两方面,阐释狮山推进全民治水和新市民融合的工作思路。
其中在治水工作上,狮山科学推进水系工程建设,提升科学和精准治水水平,并从镇级层面引导各村社持续开展“靓水议事厅”,广泛发动村民群众、企业家、志愿者等多元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河湖治理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监督者;在镇内中小学常态化开展“爱我母亲河”主题课堂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实现水环境保护的传帮带,全面激发水环境治理的新活力。
多方参与共护“门前水”
治水一盘棋,没有旁观者。在狮山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多方力量参与其中,党群合力治水的成效越发显著。
各村(社区)、经济社积极发力“门前水”的保护和治理。如狮南村借龙舟赛的“东风”,积极发掘本地特色龙舟文化,打造“水韵狮南”品牌,大力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成立村志愿服务队巡河小组积极治理河涌环境,让村民们在几年时间里见证了解放涌、濠溪涌的美丽蝶变。
其他村(社区)也积极出资参与村前塘、支毛涌的岸坡改造提升、河道清淤、清堤净岸等行动,形成浓厚的爱水护水治水氛围。
如谭边社区结合乡村振兴项目,村、社共同参与出资实施村前塘岸坡亮化提升,改善底泥生态系统,新建曝气装置12座,项目总投入约108万元。
高边社区村社两级投入57万元开展村前塘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投入约15万元,新建曝气装置38座,并计划年内实施村管支涌黄坭涌清淤工程约300米。
穆院社区对穆院支沟、刘洞支沟进行河道清淤及周边环境整治,投入资金约6万元,河涌清淤约1.3公里,清理河岸面积约2000平方米。
联星社区投资约20万元对辖区内河涌开展清堤净岸行动,清理河岸约360米,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垃圾约30吨,并修理岸线护坡、加建涌边围网。
五星社区杨坊经济社计划投资约300万元,在五星涌杨坊段北侧岸坡新建挡土墙及高石栏杆,新建绿道与经济社原有的绿道形成闭环,配套建设相关设施。
企业自筹资金建污水管网
在政府鼓励下,狮山园区物业、房东、企业还自筹自建管网,做好“门前”管网排水接入工作。今年,狮山共有1200余家排水户进行雨污分流整改,截至10月中旬已有950多家完成整改,其中有687家排水户自筹资金约2000万元,铺设污水管网超21公里。
在穆院、塘头上旺工业园片区42家排水户雨污分流整改工作中,政企社民齐参与,镇河长办联合工程组为排水户提供技术支持,属地社区、经济社积极配合,各排水户共同出资约240万元,新铺设管线4.9公里接入污水管网,目前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整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狮山锚定“水质持续改善”和“厂网效能提升”总目标,谋划在前、行动在前,凝聚全民治水合力。1~8月,狮山水质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5,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
狮山将继续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全民治水新模式,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定力守护好狮山的碧水清流,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及佛山绿韵水乡建设贡献狮山力量。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彭燕燕通讯员叶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