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标准化创新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26项“南海制造”入选“佛山标准”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春妹严佳瑶通讯员李泳文颜娟霞报道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记者从2024年佛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会议暨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获悉,南海区有26家企业26个产品入选2024年第一批佛山标准产品名单,获批数占全市五区首位;2家企业获得“广东省标准领军企业”称号、2家企业获批佛山市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占全市的44%。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南海制造竞争力
近年来,南海区深入实施全域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南海制造”竞争力。其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推进湾区标准、佛山标准、企业标准“领跑者”等工作,启动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企业在标准、技术、服务及管理上的互动发展,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是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南海区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智慧城市ISO(国家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为切入点,持续提升全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能力,争取更多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落户。
目前,南海区已在中药、陶瓷、能源、食品包装机械、海洋工程等领域建设6个佛山市国际标准化专家工作室。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5228:2023中医药大黄》于2023年7月1日发布,解决了欠发达国家中医药用药无标准可循的困境,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对促进我国中药材走向世界、深化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拓宽标准化工作领域
南海区还积极拓宽标准化工作领域,推动标准化从制造业向生产生活服务业、社会事业扩展,促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全域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湾区标准工作,从政务服务、养老服务、粤菜技艺等领域多方位推动粤港澳三地标准对接,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贡献南海经验,全区累计14项湾区标准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清单并声明使用。其中,推动金赋科技主导制定《湾区通办政务自助服务平台技术规范》和《湾区通办政务自助服务平台运维管理规范》湾区标准,桃苑、伊立浦、格莱德等多家企业参与研制《养老机构长者药品管理规范》等9项湾区标准。
“目前,南海区的全域标准化建设已经实现了国际标准、专利转化为标准、领跑者、佛山标准、标准化试点、湾区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标准突出贡献奖等多个标准化领域的全覆盖。”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与标准化股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南海区将坚持以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制造业当家,推动标准化全域发展,把标准化更加紧密地融入到经贸往来、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为南海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数读南海标准化战略成绩
——
●近三年,南海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34项,累计各级标准达1950项;发布团体标准87项,累计达326项,各类标准制定数量居全市第一。
●14项标准纳入“湾区标准”清单;69家企业85项产品通过“佛山标准”产品评价,52家企业85项产品获得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数据均居全市前列。
●近三年,南海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13项,累计达27项,涵盖陶瓷、铝材、中医药等领域,有力强化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定权。